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蒙古语或突厥语成为从长江下游到伏尔加河、德聂伯河上游和西亚两河流域的大片领土上最权威的官方语言。
按照蒙古游牧分封制的原则,全体蒙古游牧平民都是成吉思汗的“黄金氏族”
的领属民。
这种领属权应该像家产一样在黄金氏族直系成员之间予以分配。
领属民是连同供他们游牧的土地一起被分配的。
于是草原帝国“大兀鲁思”
内部就被分解成一系列由黄金氏族各支所领有的兀鲁思:成吉思汗诸弟的兀鲁思在蒙古高原东部,从鄂嫩、克鲁伦河中游直到呼伦贝尔地区和大兴安岭两侧称为东道诸王或“左手诸王”
(蒙古帐幕坐北面南,故以东方为左手);诸子的兀鲁思分布在蒙古高原西部的阿勒台山两侧,称为西道诸王或“右手诸王”
;东、西道诸王兀鲁思之间,则是由大汗本人控制的黄金氏族的共有家产,称为“中央兀鲁思”
或“在内的兀鲁思”
。
每个兀鲁思都拥有自己的“汗”
;大汗则作为诸汗的汗,直接统治着中央兀鲁思。
相比而言,西道诸王的兀鲁思显然比东道各兀鲁思具有更多的向外拓展的可能性。
因此,术赤(成吉思汗长子)的兀鲁思西界遂越过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大幅度向西推进,将整个钦察草原囊括入内,较早就形成为疆域辽阔的钦察汗国(俄文史料称为金帐汗国)。
察合台(成吉思汗次子)、窝阔台的兀鲁思向天山以南和西部天山扩张势力。
阿姆河以西则在后来成为受蒙哥之命西征的皇弟旭烈兀所建立的伊利汗国地盘。
除去上述四大汗国,蒙古草原及其以南的汉地社会,乃是大汗治理下的大兀鲁思或中央兀鲁思的所在。
在整个前四汗时期,蒙古对被征服的各农耕城郭地区采取间接统治的方法。
无论在汉地还是西域,凡在两军争战之际举一城、一郡之地降附者,即用为守令,得自辟僚属、世袭官职。
这样的人,在汉地叫“世侯”
,在西域多称为“篾力克”
。
他们在按时向蒙古统治者缴纳贡赋、遵照规定把子女送到大汗处作为人质、按时到汗廷入觐、奉调随蒙古军出征、接受派驻本地的蒙古“达鲁花赤”
的监督等条件下,控制了地方上的行政、军事、财赋、司法等大权,其地位可以世袭。
这些人中有一些属于蒙古征服前的政府官员,更多的是乘社会动乱而崛起的地方豪强。
所以汉文史料称他们“由鼠而虎”
;波斯诗人提到西域发生的类似现象时吟咏道:“时代的面孔已翻转来……驴子的身份不再卑贱,它们被安上豹皮雕鞍,还戴上了金冠。”
蒙古游牧制下国家的最高中枢行政官是“大断事官”
,蒙语称为“也客札鲁忽赤”
,大断事官们的书记官叫“必阁赤”
,是协助大断事官处理国务,尤其是掌管财政事务的最重要的助手。
必阁赤班子里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等各种被征服民族的知识人,帮助他们的蒙古长官从各征服地区征收赋税粮食、处理其他重要的行政问题。
窝阔台汗在位时,给必阁赤机构一个“中书省”
的汉语称号,使其中的一些契丹人、汉人必阁赤得以称“中书右丞相”
、“中书相公”
等官号以自娱。
其实在蒙古人眼里,他们的真正身份仍然是书记官。
随着蒙古对各农业定居社会的征服越来越深入地从军事管制转变为秩序化统治,窝阔台汗前期,除已经获得相对独立地位的术赤兀鲁思外,大汗将蒙古本部以外的统治地区划分为中原汉地和西域两大部分,分别派驻大断事官和必阁赤署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