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思想。
就连金庸这种作者,都会看到完全无法接受的“改编”
,能做的事情也只是“后续不再合作”
。
就算是刘慈欣这种作者,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艺画开天瞎搞。
甄嬛传本来是一个架空朝代的小说,硬是要把时间线确定到清朝去,要放到雍正身上去演。
所以朱简烜要在原有的著作权法的基础上,添加专门的创作者权利保障条款。
但就算是法律上有了保障条款,民间公司也会通过专业的法务拟定格式合同,堆满对公司最有利的霸王条款。
所以有了法律兜底,还要有官方的格式合同,做更加细致的限制,也方便官员处理纠纷。
在此基础上,还要完善文艺作品的内容审查登记制度。
崇祯朝以前,大明没有统一的文艺作品审查制度,都是遇到了影响格外恶劣的作品,才会专门去查禁具体的作品本身。
民间百姓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去自己写书刊印,并没有人专门去管理这种事情。
到了崇祯朝的时候,崇祯皇帝尝试订立审查标准,准备搞先审后发的制度,但最终没有落实。
原因也很简单,任何行政事务都是有代价的,相关人员和机构的设立和维持,都是一笔无法规避的开销。
一项新的行政事务能不能实现和维持,关键还是要看成本和收益是否划算。
崇祯时期的大明,连司法独立设想都没能落实,更不要说文艺作品审核这种无关大局的事情了。
让全大明的所有出版商,把要印刷的东西先印出来一份送到衙门,在衙门雇佣一大批读书人,专门审阅这些东西。
对于农业时代的大明而言,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却要费一笔异常庞大的资金。
所以这件事情自然是无法落实的,就算是崇祯皇帝强行推行下去,也会因为资金和人员问题而无法维持。
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现在大明的工业化已经完成,关键是已经有了电控排版和打印技术。
条件已经成熟了,朱简烜现在就是要把审查制度拿出来,完善之后并实施。
现代国家都有文艺作品审查制度,区别仅仅是审查的方式和标准以及负责审查的机构之间的不同。
欧美的主要审查机构是民间的,是欧美中世纪开始流行的行业自治协会。
由主要出版发行商组成一个委员会,共同负责拟定作品审查的标准和方式,并负责审查所有待出版的作品。
他们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分级,给所有作品一个适宜年龄指标。
但是,有作品分级系统,并不代表所有任何作品都能发布,欧美的分级体系中都有“拒绝分级”
的档次。
既然拿不到评级,那行业内的正规出版商都不会发行,也就无法公开销售。
但除非内容本身已经违法了,否则也不会有人专门去查禁,当事人可以自己想办法传播。
这其实与东方是一样的,都是作品不通过审核,就无法公开发行销售,但当事人自己可以想办法传播。
但若是作品内容本身也已经违法了,那也会被官方的管理机构查禁。
本来无法通过审核和分级的作品,内容有多诡异也是可想而知的,想要完全不违法还真的不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