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在征服南方的过程中,发式问题成为汉人在对满人的绝望抵抗中得以团结起来的一个焦点,并使得满人对于南方的征服比之没有这个问题不知要血腥多少倍。
可是,在征服北京后的第一年里,多尔衮甚至对于是否要在宫中推行削发也发生过动摇。
但最后,他还是通过由政府机构正式下令的形式发布了削发的要求。
☆★☆★☆★☆★
①满族男子究竟自何时开始采纳其特有的前额削发、后面留辫发式,商不得而知。
推想起来,这是一个需在马背上作战的民族为方便起见而采用的发式,以便在射击时不致让前面的头发挡住视线。
☆★☆★☆★☆★
削发令的起因在于,当朝中官员们征引已亡明朝的“礼乐制度”
(祭天仪式)对满人发式提出讥讽反对时,多尔衮被激怒了。
尽管明朝的制度将成为满人征服中国后重建帝国政府机制的基础,多尔衮却决不愿意在有关满人风俗的问题上被人嗤笑。
他指出,这种说法“甚属不伦,率朝何当无礼乐制度?今不尊本朝制度,必欲从明朝制度,是诚何心?”
当问题涉及到剃光前额时,多尔衮承认,因为人的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予以损伤,儒生们的反对多少还有点道理。
但他又强调说:“若谆谆言礼乐制度,此不通之说。
予一向怜爱群臣,听其自便,不愿剃头者不强;今既纷纷如此说,便该传旨,叫官民尽皆剃头。”
1645年7月8日,削发令送达礼部(该部管理的事务包括有为所有重要典礼仪式制定服式),但却披上了儒家语言的外衣。
文中说,天下既已大定,因而也是普及削发之制的时候了。
既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
,则“父子一体,岂可异违”
。
如果君民的生活方式不予以统一,则他们最终可能会趋于“二心”
。
如果这样的话(现在,又回到了这一明喻的政治方面),他们不就几乎成了“异国之人”
了吗?此事本来是不需由皇帝本人提出,而是应由其他人自然而然便想到的。
现在,自法令在北京颂布的十日之内(或法令颁布后抵达某一省份的十日之内),所有人都必须遵照执行。
不服从者将“视同逆命之寇”
。
官员人等若为那些主张“仍存明制,不随本朝制度件的人说项,亦将格杀勿论。
在衣冠问题上,多尔衮采取的是一种不那么具有强制性,也较为宽松的态度;但他同时表明,即便在这个问题上,最后仍将颁定统一的政策。
可以肯定,使用上述语言的用意在于将剃发问题。
与处理谋叛的法律常用语对应起来。
在《大清律例》中,“谋叛”
归在“十恶”
条款之下,列为第三项。
而对这个范围广泛的罪项所作出的唯一澄清是:这指的是“谋背本国,潜从他国”
。
对于“叛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