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听到这信号这后,院长、参议嬷嬷、发愿修女、服务修女、刚来的学生①、备修生②都得将她们所说所作所想的事情一概放下,并且全部一起??如果是五点,就齐声说道:“在五点种和每一点钟,愿祭坛上最高尚的圣像得到赞扬与崇拜!”
如果六点钟,就说:“在六点钟和每一点钟??”
其余时间、全随着钟点以此类椎。
这种习惯,目的在于中断人的思考,任何时候都把它引向上帝,很多教①耶稣曾被绑在柱子上。
①刚来的学生是已结束备修阶段,但还未发愿的修女或修士。
②备修生是请求人院修道的初级修女或修士。
会都有这种习惯,只是方式各有不同而已。
比如,在圣子那稣修道会里就如此说:“在这个钟点和每一个钟点,愿天主之爱激奋我心!”
半个世纪前,在小比克布斯幽居的玛尔丹?维尔加系的伯尔纳一本笃会,修女们在每日念经时,都用一种低低的声调唱着圣歌,地道的平咏颂①,并且还得用饱满的音色从开始念经一直唱到念经完毕,唱到弥撒经本上印着星号处,她们便不唱了只低声说着“耶稣—玛莉亚—约瑟”
。
在举行葬礼时,她们的声音更加低沉,低到几乎不能再低的地步,那样能产生一种凄凉的动人的效果。
小比克布斯的修女们曾在她们在正祭台上修建了一个地窖,想把它用于安放棺木。
但是“政府”
??这是她们说的,不准在地窖里安放棺木。
因此她们死后还得被抬出修道院。
她们为这事感到难受,好象受了非法的干涉,一直不得安宁。
她们只得到一种很小的安慰,在从前的伏吉拉尔公墓里,有一块地原是属于她们修道院的,她们得以获准,死后可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葬在这公墓里一个指定的地方。
那些修女们在星期四和在星期日一样,必做大弥撒、晚祷和其他一切日课。
除此之外,她们还得严格遵循一切小的节日,那些小的节日几乎是修院以外的人所不知道的,在旧时的法国教会里很流行,到目前只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教会里流行了。
她们时时守在圣坛上,为了表明她们祈祷的次数和每次析祷所用的时间,最好是引用她们中某个修女所说的一句单纯的话:“备修生的祈祷能吓死人,初学生的祈祷更能吓死人,发愿修女的祈祷更更要吓死人。”
她们一星期要集中一次,院长主持,参议嬷嬷们出席。
修女一个个依次走去跪在石板上,当着大家的面,高声交代她在这星期里所犯的小大错误。
参议嬷嬷们听了一个修女的交代后,便交换意见,然后大声宣布惩处的办法。
除了大声交代的错误外,还有所谓补赎微小错误的补赎礼。
行补赎礼,就是在每日念经时,全身匍匐在院长的面前,直到院长——她们在任何时候都称她为“我们的嬷嬷”
,从来不用别的称呼——在她的神职祷告椅上轻微敲一下,她才能够站起来。
因为一个极小的过失修女们也要行补赎礼,如打烂一只玻璃杯,撕破一个面罩,做日课时一不小心迟到了几秒钟,在礼拜堂里唱错了一个音符,诸如此类的事都已够行补赎礼了,行补赎礼完全自发的,由罪人——从字源学出发,这个字①用在这里是恰当的——自己反省,自己处罚,每逢节日和星期日,有四个唱诗嬷嬷要在唱诗台上的四个谱架前面随着日课唱圣诗。
一次,有个唱诗嬷嬷在唱一首圣诗时,那首诗本是以“看呵”
开始的,可是她没有唱“看呵”
而是高声唱了“多,西,梭”
这三个者符,因为这一疏忽,她就行了一场和日课同样长短的补赎礼。
她的这个过失之所以严重,是由于在场的修女们全都笑起来了。
修女被叫到会客室去时,即使是院长,我们记得,也必须放下面罩,只把嘴巴露在外面。
只有院长一人可以和外界的人交谈。
其它的人都只能接见最亲的家人,见面的时候也极少。
万一有个外面的人要拜访一个曾在社交中相识或喜欢的①不咏颂(plain—chant),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音乐,旋律极少起伏。
①批 cOu1pe(补赎札)和 xoupalbe(罪人)两字同出于拉丁 coulpo。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