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修女,就得千求万求不可,假如这是一个女的,有时还能被允许,那修女便走来和她隔着板窗谈话,除了母女和姊妹相见之外,那板窗是从来不打开的。
男人来访当然一概被拒。
这是圣伯努瓦定出的教规,可是已被马尔丹?维尔加改得更加严格了。
这里的修女们,与别的修会里的姑娘们不大一样,她们一点也不活泼健康。
她们脸色苍白,神情阻郁。
从一人二五年到一八三○年就疯掉了三人。
三严厉
她们至少要当两年的备修主,时常还是四年,初学生四年。
能在二十三 岁或二十四岁以前正式发愿①那是少有的事。
玛尔丹?维尔加支系的伯尔纳一 本笃会的修女们绝不容许寡妇加入她们的修会。
她们在自己的斗室里经受着各种各样的折磨,那是外人无法想象并且她们自己也永远不该说出来的。
初学生到了发愿的那天,大家要尽量把她打扮得齐齐整整,给她戴上白蔷薇,把她的头发弄得润泽而蜷曲,接着她伏在地上,大家给她搭上一块大黑布,唱着悼亡的诗歌,举行度亡的祭礼。
在这时,全体修女排成两队,一 队从她跟前绕过,悲伤他说“我们的姐姐死了”
,另一队则用洪亮的声音回 答道“她活在耶稣基督的心中。”
在本书所讲故事发生时代,这个修院里还设有一个寄读学校。
是一所为淑女们设立的寄读的学校,那些淑女中大部分是有钱人,其中有德?圣奥莱尔小姐和德?贝利桑小姐,还有一个英国姑娘,姓德?塔尔波,也是天主教里很有名声的望族。
这些年轻的姑娘在那四堵围墙内受的是修女似的教育,在对这个世界的仇视中成长。
一天,她们中的一位曾对我们讲了这样一句话:“我看见了街上的石头路面就会头昏脚软。”
她们都穿蓝衣,戴白帽;胸前带着一个银质镀金或铜质的圣像。
在一些重大的节日里,尤其是在圣玛尔泰节,她们要一整天穿着修女的服装,按照圣伯努瓦规定的仪式做日课,这对她们来讲,是一种恩典和极大的幸福。
开始,修女们常把自己的黑衣借给她们穿。
后来院长不许她们借用,认为这样是对圣衣的亵渎,只有初学生还可以惜用。
让淑女们穿上修女的服装本是道院中一种通融的办法,带有让孩子们预尝圣衣的滋味、吸引她们逐渐走向出家的道路的隐密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寄读生竟会以此为真正的幸福和真正的快乐。
她们只不过是觉得好玩罢了。
“这是一种新东西,可以改变她们。”
我们这些世俗之人却无法从那些天真雅气的想法中去体会她们为什么会那样自得其乐地拿着一根洒圣水的枝条,四人一排地站在一个谱架跟前,不停地一连唱上好几个小时。
那些女弟子,除了苦修之外,也同样要遵守修道院里所有的教规。
有个少妇,还俗之后,结婚也好多年了,却还不能改变习惯,每当有人敲她的房门时,她总还要赶紧回答:“永远如此!”
寄读生和修女一样,只能在会客厅中接待她们的亲人。
即使她们的母亲也不能拥抱她们。
让我们看看在这方面究竟严格到何种地步。
一天,有个年轻的姑娘接待她母亲的来访,她母亲还带着一个三岁的小妹妹。
那年轻的姑娘,很想抱抱她的小妹妹,由于不被允许她哭了起来,她央求至少让她的的小妹妹把小手从铁栅栏缝里伸过去让她吻一下,可这也被拒绝了,这件事差点还惹起了一场风波。
①发愿是当众宣誓出家修行,永不还俗的仪式。
四愉悦
那些年轻的姑娘在这严肃的院子里也留下过一些轻快的事情。
有些时候,那修道院中也会洋溢起天真的气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