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经过手术后,这些患者无不变得非常驯良和温顺。
这种被人们称为“脑白质切除法”
的手术曾风行一时。
1949年,莫尼兹为此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p>
在19世纪末期,人们开始尝试对大脑实施手术以解决精神疾病,手术对象除了人之外,还包括狗、灵长类动物等。
但是这一时期的手术没有引起多少重视。
1935年,约翰?富尔顿和卡罗尔?雅克布森在伦敦举行的第二届神经精神学会发表报告,提到他们对黑猩猩实行两侧前连合切断术后,黑猩猩的攻击性行为减少。
这一报告引起了葡萄牙医生安东尼奥?莫尼斯的兴趣,他开始尝试用类似的方法治疗人类的某些重大精神疾病。
最初,他尝试通过向额叶注射酒精的方式摧毁神经纤维,但是不久发现这种做法也会损害到大脑的其他地方。
于是他便开发出了被称为脑白质切断器的手术仪器来完成额叶的切除工作。
<p>
在精神病外科刚发展起来的时候,也是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美国有很多人支持脑前叶手术。
<p>
前叶控制冲动和情绪调节,医生希望通过切除前叶一举治愈暴力卿向、焦急暴躁等思想和行为病变,而这确实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对病人和家属都是一种解脱。
科学界对此评价甚高。
但当时的手术程序较粗糙。
最关键的问题是,医生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手术效果也无法预测。
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和人们对神经生物学的理解不断深入,医生对脑科学的知识以前丰富,新技术的应用也使手术变得更精细。
如,大脑成像技术显示,强迫症患者的大脑皮层有一个神经环路的活动正常人要活跃得多。
这一环路连接眼后脑前叶与诸如丘脑等的一些大脑深层基团。
如果用外科手段切断该连接,可能有助于纠正强迫症。
这些手段有:大脑埋线(用随身携带的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刺激大脑细胞)、苍白球切开术或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目的是毁损很小一部分致病的神经基团。
其,埋线法没有损害脑细胞,因而是可以逆转的。
如果手术后发现效果不理想,只要将电流停掉,患者可以恢复原状。
<p>
1996年的一个研究,哈佛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调查了34名接受脑白质切除术或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的强迫症患者,发现38%的患者在手术后几个月内有明显的好转。
到2002年,他们的20个人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标准手术当实行这一手术时,医生需要在病人的颅骨两侧各钻一个小孔,然后将脑白质切断器从洞伸入病患脑部,在每侧选择三个位置实施手术。
这个仪器的外形像是一把修长而精致的螺丝刀,不过它的头部侧面开了口而且没有尖端。
然后医生需要拉动手柄,开口处的钢丝在拉动作用下便会凸起,切断神经纤维。
1935年,阿尔梅达?利马在莫尼斯的指导下完成了第一例这种手术,第二年他们将结果共之于众。
他们所治疗的第一批20名病人全部存活了下来,这一手术很快在其他国家也流行起来。
1949年,莫尼斯因此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奖。
改进手术同莫尼斯一样,美国医生沃尔特?弗里曼也参加了1935年的伦敦会议。
第二年在看到莫尼斯的报告之后,他开始尝试实施自己的前脑叶切除手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