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自从那天主动到糖化车间帮忙后,他的工作就被调到了糖化车间。
糖化车间的工作相比于其他车间来说其实算是很轻松。
因为在第一天的忙碌后,剩下的时间都挺闲的。
糖化的工作并不是人在做,而是缸内的那些霉菌们在努力工作。
人需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车间内的温度和湿度,不要让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把霉菌弄死,或者让某些霉菌过于活跃。
只要管好温度和湿度,剩下的一切都交给霉菌们。
所以蒋小海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查看暖气、温度计、湿度计,然后给加湿器加水。
这种加湿器自然不是后世那种一看就很高档的加湿器,但原理差不多,都是蒸馏后将水蒸气雾化。
不过工厂用的这种加湿器不需要考虑好看不好看,也不用管它能不能卖给消费者,只需要考虑效率问题。
所以设计和生产出来都是傻大黑粗的。
好处是,没有各种家用电器的精巧设计,这种工业产品反而更加耐用。
在糖化车间最大的坏处大概就是这里湿度真的挺高的,其他没什么问题。
这种湿度要是放在南方,指不定工人以后老了就会得风湿。
不过在东北的话则还好,因为北方相对干燥,这点湿气只要出了车间就很快没了。
在糖化车间里,除了工人外,还有一批来自北平的年轻人。
他们都是王凤山教授的学生。
这批年轻人在这里负责教育工人如何管理车间内的温度湿度等等。
这都不是什么很难的活计,大家都学得很快。
如果说糖化车间有什么不好的话,那就是这里二十四小时都不能离开人,一定要有人在车间里看着。
这也是这项生物制糖法在后世最大的弊端之一,那就是人力成本很高。
但是后世的人力成本已经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了。
而且2022年的糖价,就实际价值来说已经比60年代降低很多了。
后世的糖没有现在的糖值钱。
如果不用人力,那就需要使用非常先进的全自动控温控湿设备。
当真是小厂用不起,大厂用不到的一种碳化技术。
不过这种缺点在建国前期都不算问题。
这个年代糖价贵,人力成本又低。
对糖化车间,大家都很上心,因为厂长开会的时候三令五申地对所有工人讲明白了糖化车间的重要性。
所以大家都是很上心的,生怕出现什么纰漏。
所以在值夜的时候,蒋小海听到了缸体内出现了奇怪的声音。
大缸内发出了轻微的噼里啪啦的声响,吓得他以为出什么问题了,急忙找来了作为技术指导的那些年轻学生。
学生听着缸内传出的声音,安慰道:“别担心,这是微生物在发酵,一切正常。
这说明发酵糖化过程正顺利进行。”
“是这样吗?”
蒋兵喃喃自语,从那天起,他便开始密切关注每个缸内发出的声音,试图从中察觉到细微的差别。
而这份坚持,最终赋予了他一项非凡的本领。
数年后,蒋小海成为了尔滨糖厂闻名遐迩的“金耳朵”
,仅凭缸体内发酵的声音,就能精准地判断出糖化发酵的程度,其准确度堪比精密仪器,为工厂的顺利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也因此荣获了劳动标兵和省劳模的称号。
这足以说明,人有时确实能成就一些难以置信的伟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