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法雷尔三姐妹还有她们同村一行人互相照顾着,总算坚持到了济贫院门口。
他们发现此时的济贫院门口早就排起了长队,要知道当时整个爱尔兰的救济系统最多可以容纳10万人。
而此时爱尔兰救济系统已经接到了伦敦的命令,只招收健康的年轻女孩。
所以这里又来了一段非常催泪的“生离”
桥段,三姐妹以外的几位女孩子不得不和她们的父母兄弟甚至爱人告别了。
其实,这一路上一直有两位年轻人在帮助法雷尔三姐妹,看得出来他们与大姐、二姐之间略有情愫,不过这个时候爱情实在是太奢侈了。
就这样,村中的女孩子们进入了济贫院。
看过《雾都孤儿》和《悲惨世界》就知道十九世纪的济贫院有多可怕了,更何况这还是爱尔兰大饥荒时期的济贫院。
不过我们的袁大师为了让观众们喘上一口气,这段相比之下显得比较温馨和轻松。
比如女孩子们被剃了一个短发而抿嘴偷乐。
比如她们狼吞虎咽的吃相。
比如大姐给其他女孩子讲故事。
比如她们合伙捉弄恶毒却有愚蠢的嬷嬷……
总之,这些苦中作乐又展现少女俏皮可爱的场景让观众席上发出了轻轻的笑声。
然后,出发的日子到了。
第一批的“饥荒孤女”
们被带到了码头,登上了开往澳大利亚的帆船。
这个场景实际上是严格地按照史实。
历史上每一批次的三艘船都搭载有700位女孩子。
大卫-格里菲斯也真的找了三艘真正的帆船和700位女孩子来拍摄这个场景。
当然啦,比起《党同伐异》里面为了拍摄征伐巴比伦的波斯大军行军场面找了一万五千名群众演员,这也算不了什么了。
不过即便如此,这个场景也是相当滴壮观。
这些帆船都经过了一定改装,又加上袁大师的“后期制作”
,看上去都如同史前的海洋巨兽,张开了大嘴吞下了这些可怜的女孩。
接着就是远洋航行了。
实际上,饥荒孤女们要比同一时期去往美利坚同胞幸运得多得多得多。
别看爱尔兰到美利坚只用横渡一个大西洋,但是由于这些贫民根本就没有什么钱,因此他们只能乘坐最廉价的船只。
这种船只条件极差,只给乘客们提供少量的水、食物和空间,乘客们的死亡率往往高达30%!
而此时英国往澳大利亚运送犯人的经验相当丰富,毕竟他们从1788年开始搞了将近半个多世纪。
另外平心而论,英国政府在十九世纪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这是一个纯粹的政府行为,受到了爱尔兰济贫法委员会、伦敦殖民地土地和移民委员会和澳大利亚当局等政府机构的密切监管。
所以虽然去往澳大利亚遥远得多,但是孤女们在远航中的死亡率不到百分之一。
但是,但是,但是,这部片子可是出自袁燕倏的手笔,他怎么可能给英国佬说好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