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就在现场观众的骂骂咧咧之中,“FamineOrphans”
计划得到了议院的全票通过。
于是镜头又转回到了爱尔兰的都柏林……
“袁先生自己曾经介绍说,《饥荒孤女》的架构设置是‘抄袭’但丁的《神曲》。
法雷尔三姐妹一开始尚在人间。
随着神父的死亡和天象的改变,她们坠入了冥界。
见到乱葬坑的那一刻起,她们其实抵达了地狱的入口。
而等她们抵达都柏林,那意味着她们已经身处地狱之中……”
——节选自《十部你不可错过的电影之《饥荒孤女》赏析》
其实我们的袁大师这么写剧本并非真的向阿利盖利-但丁他老人家致敬,而是考虑到当时电影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恐怖片和惊悚片自然是怎么耸动怎么来。
毕竟后世的观众早就经受过无数感官刺激的洗礼,编导们不弄得夸张一点,怎么吸引观众?
1921年就不同了,这年头的恐怖片在后世看来实在太小儿科了。
不过反过来说,你直接就让当时的观众看类似《电锯惊魂》这样的片子,他们也受不了啊。
所以《饥荒孤女》的开场只是“惨”
,而不是“恶”
。
进了片中的“都柏林”
之后,就开始“恶”
了。
这个“恶”
不但是让人感到反胃的恶心的“恶”
,也是触碰人类道德底线的恶行的“恶”
。
而这一切的原因就是“饿”
!
当然啦,仍然是因为时代的限制,袁燕倏和格里菲斯这两位主创还是对很多片段做了“柔化”
的处理。
但是观众们仍然能够明白,法雷尔三姐妹在城中看到了无处不在的皮肉交易,各种各样的暴力事件,甚至隐隐约约的食人行为。
这些场面看得场内的爱尔兰人如坐针毡,因为这不但完全违背了天主教的教义,而且他们知道电影里面的这些“恶徒”
就是他们老祖宗。
明白了吗,正是这两个原因促使袁大师他们才需要“柔化”
来着。
本来热热闹闹的会场重新安静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