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第四次战役始于1951年1月25日,持续至4月21日。
主要作战区域集中在朝鲜半岛的西线汉江两岸以及横城、砥平里等地。
汉江流域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这使得敌军的机械化部队能够充分发挥其机动性优势。
而横城和砥平里则是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成为了双方激烈争夺的焦点,战火在这片土地上熊熊燃烧,硝烟弥漫。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部队主要包括第38、39、40、42、50、66军等。
这些部队在经历了前三次战役的洗礼后,虽然面临着人员疲惫、物资短缺等诸多困难,但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战斗士气和坚定的信念。
第四次战役,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至4月21日结束,历时87天。
这次作战的特点是,志愿军由休整状态被迫仓促转人防御,进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顽强的机动防御作战。
此战我方以5.3万伤亡代价歼敌7.8万余人。
该战役共分两阶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一阶段,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至2月16日结束。
志愿军西线部队在汉江南岸阻击“联合国军”
方面的轮番进攻,中线部队在横城发动反击,遏制了敌东线攻势,但志愿军仓促围攻砥平里受挫使“联合国军”
恢复了对志愿军防御作战的信心。
汉江阻击战是第四次战役中最为惨烈和艰苦的战斗之一。
志愿军第50军和第38军一部奉命在汉江两岸坚守阵地,阻击敌军的猛烈进攻。
在长达五十多个日日夜夜的战斗中,志愿军战士们面临着敌人强大的空中火力、火炮轰炸以及坦克集群的冲击。
寒冬腊月,战士们在冰冷的战壕里,忍受着严寒和饥饿,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简陋的武器装备,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防线,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阵地上的战士们伤亡惨重,但剩余的战士们毫不退缩,继续坚守岗位,直到接到上级的撤退命令。
汉江阻击战有效地迟滞了敌军的北进速度,为志愿军战略预备队的集结和后续作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51年2月1日到2月13日,志第39、第40、第42、第66军,炮兵第1师;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发起横城反击战,这是志愿军在第四次战役中一次重要的战术反击行动。
在战役初期,敌军的进攻势头凶猛,志愿军决定在横城地区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军进行反击。
第39、40、42军等部队密切配合,对横城地区的敌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战斗中,志愿军充分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利用夜间穿插迂回,深入敌军后方,打乱了敌人的部署。
战士们如神兵天降,迅速对敌军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志愿军取得了横城反击战的胜利,歼灭了大量敌军,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暂时稳定了西线战局。
1951年2月13日到2月15日的砥平里战斗,则是一场异常激烈的攻坚战斗。
志愿军第39、40、42军各一部对砥平里的敌军发起攻击。
然而,敌军在此地构筑了坚固的环形防御工事,并配备了强大的火力支援。
志愿军在缺乏重炮等攻坚武器的情况下,依然奋勇向前,与敌人展开了逐街逐屋的争夺。
尽管志愿军战士们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但由于敌军的防御过于坚固,最终未能完全攻克砥平里。
虽然砥平里战斗未能达成预期目标,但志愿军战士们在战斗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精神令人敬佩,也为后续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第二阶段,从2月17日开始至4月21日结束。
志愿军一线部队设置三道防线,对敌运动防御、节节抗击,最终将敌攻势遏制在“三八线”
附近,争取了两个月宝贵时间,完成了掩护志愿军第二番入朝部队的战役展开,为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条件。
我军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全线转入运动防御,应对此战。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志愿军在这场战役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坚守阵地,奋勇作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