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临津江作为三八线附近的重要天然障碍,江水冰冷刺骨,两岸地势复杂,敌军在此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妄图凭借天险阻挡志愿军的南进步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汉城,作为朝鲜半岛的重要政治、经济中心,更是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和象征意义,成为了此次战役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部队主要有第38、39、40、50、66军,及朝鲜人民军。
这次作战的特点是,主要从政治上考虑必须打过三八线,因此中朝部队向预有防御准备之敌发起进攻。
此役,是志愿军人朝后首次大规模向预有防御准备之敌的进攻。
突破临津江防线
1950年12月31日晚,志愿军第39军在临津江一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临津江江面宽阔,江水寒冷彻骨,敌军在对岸构筑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埋设了大量地雷,并以强大的火力进行封锁。
然而,志愿军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趁着夜色,冒着严寒,在炮火的掩护下,迅速向江边集结。
许多战士为了不暴露目标,趴在冰冷的江水中,忍受着刺骨的寒冷,等待进攻的命令。
当冲锋号响起,战士们如猛虎出山,奋勇冲向对岸。
有的战士踩着战友们用身体架起的浮桥,有的战士则直接破冰泅渡,尽管敌人的火力异常凶猛,但志愿军战士们前赴后继,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迅速突破了临津江防线,为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城战役
在突破临津江防线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乘胜追击,直逼汉城。
汉城作为朝鲜半岛的重要城市,敌军在此部署了重兵防守,妄图负隅顽抗。
志愿军第50军和第39军一部等部队对汉城展开了围攻作战。
战斗中,志愿军充分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
战士们逐街逐巷地与敌人争夺,用手榴弹、刺刀等武器消灭敌人。
在志愿军的猛烈攻击下,敌军防线逐渐崩溃。
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连续作战七昼夜,中朝军队以8500人伤亡代价(其中志愿军5500人)歼敌1.9万余人。
1951年
1月4日,志愿军第50、第39军各一部,及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胜利攻占汉城,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士气,也震惊了全世界,让世人看到了正义之师的强大力量和不可阻挡的前进势头。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的胜利,是中朝军队并肩作战的伟大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辉煌胜利。
此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歼敌1.9万余人,解放了汉城及三八线以南广大地区,将战线向南大幅推进,进一步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增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信心和国际社会对正义力量的支持。
1月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坚持侵略行动,加紧扩军备战。
1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战,展开第一次空中对决。
第三次战役结束之后,志愿军后勤补给困难的缺点已被李奇微探知。
于是,“联合国军”
方面利用装备优势,采用“磁性战术”
和火海战术对志愿军防御部队连续发动进攻。
。
磁性战术:就是在大规模交战之前,组织机械化的小部队,始终同我军保持接触,以消耗战的方式制约我军,防止我军突然对其发起进攻、穿插分割、迂回、包抄他们。
在对其有利时,他就对我发起进攻,抢占要点,在对其不利时,他就迅速收缩。
火海战术:就是强调充分利用火力优势消灭志愿军有生力量。
志愿军在没有得到补充,第二番参战部队没有到达前线,一线防御部队十分疲惫的情况下被迫抗击“联合国军”
方面的进攻,发起第四次战役。
1月25日,联合国军发起反攻,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就此开始。
第四次战役犹如一场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志愿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坚守阵地,为扞卫和平与正义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英雄赞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