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可见一斑。
如今这青山夫人这样赞好,还真是赞到了点子上。
令阿俏也觉十分自豪。
青山夫人又说:“我,可以吗?”
她伸手指向盛着酱油的那只小碟,见阿俏点了头,便将碟子提起,送至鼻端,仔细闻过酱油的香气,又细细地去看那酱油的色泽,左看右看,最后好不容易放下了瓷碟,直接开口问:“你,酱油,卖不卖?”
阿俏有点儿迟疑,不过还是点了头,取了一瓶用玻璃瓶盛着的酱油出来,递给青山夫人。
青山夫人没接,转头又向那通译叽里咕噜了一阵。
通译便道:“青山夫人想要请你们的酱园给她们长期供货。”
阿俏便问:“青山夫人舍下是在哪里?”
通译回答:“目前夫人住在上海,有一件自己的居酒屋,可是一直找不到质量上乘的酱油,见到贵酱园的出产,非常心动,觉得贵酱园的酱油极其适合她们店里的菜肴,所以想和贵酱园签订长期供货的合同。”
阿俏不动声色,只说:“我们一向不与主顾签订长期供货的合同。
我们只管接订单,如果觉得我们的质量和价格可以接受,只管下订单,只要交了定金,我们便保质保量送到就是。”
她对与洋人签订白纸黑字的合同有些忌惮,生怕对方弄鬼,挖个坑给自己跳,回头就悔也来不及了。
她这么一说,通译一传译,青山夫人就笑了,当即说:“好,我,喜欢!”
阿俏当下就递了一张写着酱园名址的小卡片给了青山夫人,告诉那通译,只说可以随时可以联络下订单。
青山夫人像是捏着个宝贝似的,捏着那张小卡片,却不走,眼光不断往阿俏拿出来的那一玻璃瓶的酱油那里瞟过去。
阿俏登时笑了,将那瓶酱油递到青山夫人面前,大方地说:“我们中华有位先贤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既然夫人远道而来,这瓶酱油赠给夫人也没事。
只不过,也盼着夫人能多尝试一些中华的烹饪之术,而不必拘泥过去的那些传统法子。”
青山夫人大约能听得懂《论语》里的话,听见阿俏掉书袋,马上就笑了,接了玻璃瓶,又是九十度地鞠了一躬,通过通译传达谢意,这才珍而重之地捧着那瓶酱油去了。
人们耳边就又传来木屐走路那细细碎碎的声音。
“好厉害,阿俏,你这算是和洋人也做起生意来了?”
赵立人在一旁夸奖。
“他们该是确实需要吧!”
阿俏上辈子对东洋舶来的饮食有一点点了解,印象中他们总是吃些生的,再不然就是炸的,也有用米饭捏了,配盐渍的梅子吃,总之都是些奇怪的吃法。
不过她倒是知道,东洋人生吃鱼类,确实很像她们鱼脍的吃法,因此酱油的好坏,也对入口的饮食影响很大。
所以这位青山夫人见了她的酱油,才会觉得如获至宝吧!
阿俏心想,那位东洋女子,多少表现出了对中华饮食的尊敬,并且承认了东洋的鱼脍乃是唐时传过去的,若是青山夫人刚才矢口否认,甚至说鱼脍是他们东洋人自己的“发明”
,她可就一定会下决心,理也不理,决计不与不要脸的人做生意,她家出产的酱油,给多少钱都不卖。
就这样,阿俏不断剖制新鲜的鱼脍,供前来观展的人蘸了酱油品尝。
她刀功精湛,每次剖鱼,都能引来一片围观。
阮清瑶在一旁懒懒地叹道:“咱们要不干脆直接开个小食铺子得了,别搁这卖酱油酱菜了啊。”
“成啊,姐你来吆喝我就不反对!”
阿俏眼皮都不带抬的。
阮清瑶当即抬起头,想象了一下,阿俏切鱼脍,她反正也插不上手,只能在一旁吆喝……画面太美她不敢看,连忙摇摇头,说:“那还是算了吧!”
阮家的伙计袁平听这主家姐妹俩一路斗嘴斗到这儿,口头上极少想让,但这两人私下里关系却其实不坏。
袁平心想,听说主家两位小姐半年前还相互不怎么说话呢,现在这么一看,恐怕以前是被人误传了。
就是这么笑闹着,时光匆匆而逝,又是一天过去。
而“五福酱园”
的成果丰硕,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把酱油也终于给成功推介出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