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供轻步兵迂回的道路遍地都是,无非就是道路难走一些、山高一些,这些对于志愿军还是个事儿?所以,志愿军有大量的迂回途径,而美军没有。
就像下象棋,美军只能在固定几个的格子里通行,志愿军却是横纵突击,占尽便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志愿军依托朝鲜战场的地形环境,创造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逐步扭转了战局、推进战线、稳控战果,牢牢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1950年10月,志司提出制定出兵策之时,指出只要志愿军1个军控制了平壤东北方向约200里之德川山岳地区,其他部队进至德川以北,就具备了阻止美军和南朝鲜军北进的可能,志愿军也可以不用打仗,而是抓紧时间进行装备训练。
中央同意志司的设想,并于14日进一步提出:“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
……在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军具有压倒的优势条件之后,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即在六个月以后再谈攻击问题。
可见,中央、志司都把出兵之初稳定战局的关节点,放在了依托山岳地形组织防御上。
10月19日,志愿军开进朝鲜战场后,战场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
美军和南朝鲜军推进速度异常迅速。
早在10月12日,志愿军未入朝之前,美军和南朝鲜军就已经接近了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
由于朝鲜北部山区山脉众多、公路分散,受地形所限、美军和南朝鲜军只分兵推进行动,难以相互照应。
其东西两线部队被狼林山脉隔开,中间缺口宽度达约130公里,而且越往北进,各师、团也越分散。
致使西线南朝鲜军脱离了与美军的联系,呈现突出态势。
这一战机被中央敏锐地抓到了,立即决定放弃原定,10月2l日,紧急致电前线,明确“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
中央紧抓住了敌军被地形所分割的关键,要求志愿军控制平安南道、平安北道、咸镜南道交界处的妙香山、小白山等制高点,以控制熙川、长津要点,继续保持东西两敌的隔断状态。
这样,志愿军主力就具备了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东面或西面一路的条件。
据此,志愿军立即于10月25日发起了第一次战役。
东线方面,盖马高原南部的赴战岭山脉,长约230千米,海拔1500米~2000米,东南坡急速倾斜,西北坡平缓。
该山脉有许多1500米以上的山峰,主要通道有黄草岭、赴战岭、厚峙岭、禁牌岭等。
志愿军第42师主力抢先占领了黄草岭、赴战岭,利用险要地形成功阻击了北犯的美军和南朝鲜军,扼守住了由赴战岭山脉与咸镜山脉之间通往朝鲜东北方的盖马高原的通道,保障了西线作战部队的侧翼安全。
西线方面,盖马高原西侧的狼林山脉呈南北走向,全长约350千米,海拔2000米左右,山间仅有数条山隘横越山脉。
狼林山脉向西直至黄海沿岸,分布着江南山脉、狄逾岭山脉和妙香山脉,均呈东北至西南走势,河川众多,交通线也多依河流走势而建,除河谷通道外仅有羊肠小道可以通行。
针对敌军分兵冒进的特点,志愿军原定集中第38、39、40军和42军1个师,在该区域内包围歼灭韩2-3个师。
但是,因该地道路狭窄、山地险峻,加之朝鲜党政机关和难民向北撤退,车辆人马堵塞,无法展开大兵团机动作战。
甚至连敌军都以“坦克数辆和汽车十数辆组成一支队,到处乱窜”
,不具备聚歼条件。
于是,志愿军边打边进,分途各个歼灭冒进之敌,重创了美骑兵第1师和韩伪6师,初步稳住了战局。
但是,由于志愿军无法集中兵力,各军都是在独立的力向上实施突击,没有构成具有强劲打击力量和连续打击能力的突击集团,致使美军第8集团军虽被包围仍成功逃脱。
有鉴于此,志愿军决定“诱敌探入”
至第一次战役的战场,充分利用地形发挥自身优势,进行第二次战役。
为达成迂回包围、聚歼敌人的目的,志愿军以德川、宁远为战役要点。
德川、宁远位于三大山脉的交叉处,北为狼林山脉,南为北大峰山脉,这两大山脉呈南北走势,共同把朝鲜战场分为东西两部。
妙香山脉由这两个山脉交汇之处起,向西南伸向西部平原,且有清川江依山脉走势流入西朝鲜湾,是迂回包围预设战场的绝佳通道。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打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