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上甘岭战役中喀秋莎的使用达到巅峰,志愿军将24门喀秋莎火箭炮布置在阵地背后作为火力压制的主力。
在一轮山炮的假射击后,美军士兵大多隐蔽于掩体内,等待炮火平息。
然而当山炮射击停止,喀秋莎却随即开火,将敌方刚露头的士兵直接覆盖在猛烈火力中,仅仅13分钟内阵地上空已是火海一片,前方的美军阵地在两轮齐射下土崩瓦解,500余名美军阵亡。
这种场面虽令志愿军欢欣鼓舞,但火箭弹的高昂价格也让将领们心疼不已,志愿军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曾批评209团因多打了一轮炮弹,怒叱他们浪费数百两黄金。
这样的“骄娇之物”
在当时的朝鲜战场上可谓奢侈,战士们笑称“火炮一响,黄金万两”
。
陈赓将军也感慨苏联人都不敢像我们这样用喀秋莎,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守住阵地,志愿军也顾不得省钱省弹,在关键时刻毫不吝惜地动用它。
尽管火力凶猛,喀秋莎火箭炮仍存在短板,比如缺乏精准制导功能,因此需要依靠饱和攻击来提升命中率。
此外它的体积庞大且装填时间较长,每次齐射后志愿军必须迅速撤离,否则便可能遭到美军反击。
志愿军战士通过不断摸索形成了“快打快撤”
的战术,即利用夜间掩护进入战场、齐射之后迅速撤离,以躲避敌方空袭。
同时志愿军炮兵也学会了在喀秋莎火箭炮的使用上巧妙施策,例如在敌军阵地前伪装“假延伸”
炮火,吸引敌军出动,再集中火力全力攻击。
在朝鲜战场上喀秋莎火箭炮不仅是致命武器,也是一种心理震慑。
它的出现给志愿军带来了士气上的提升,同时让美军心生忌惮。
1952年12月16日,中央在总结1952年秋季志愿军作战胜利的原因时表示:“今年秋季作战取得如此胜利,除了官兵的英勇、工事的坚固、指挥的得当和供应的充足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精确确实是制胜的关键因素。”
随着后勤体系的不断完善,让志愿军有了充足的弹药补给,炮兵制式化也让志愿军炮兵没有了口径不统一的后勤保障之忧。
1953年,志愿军每天战场上的弹药消耗量,比1952年翻了一倍。
原来需要用人去冲锋夺取的据点,现在也改为直接用炮火炸平算了。
1953年初,高存信接替匡裕民担任志愿军炮兵司令员,刘何则担任政治委员。
1953年春,志愿军为粉碎“联合国军”
从朝鲜北部东西海岸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全军进行大规模的反登陆作战准备。
为增强炮兵兵力,又有6个炮兵团另4个炮兵营入朝,使志愿军的火炮增加到1.5万余门。
在部署上将入朝时间较长、作战经验较多的炮兵部队,调到东、西海岸,加强侧后沿海的防御力量,并成立东、西海岸炮兵指挥机构,编组师、团炮兵群,组织防坦克预备队。
各炮兵师、团都成立筑城委员会,组织领导炮兵部队进行工程作业。
仅炮兵第1、第2师就在西海岸构筑了5公里长的坑道,修建坑道式、掘开式火炮发射掩体320个,观察所、指挥所、掩蔽部等998个。
与此同时,各炮兵部队抓紧时间进行抗登陆军事训练,制订炮火保障计划,抢运储备大量作战物资和主副食,抢修火炮、器材、车辆。
经过反登陆作战准备,志愿军炮兵的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到1953年夏季,虽然志愿军的火炮在质量上依然不及“联合国军”
,但其数量已超越了对方(志愿军拥有火炮门,人民军4716门,总计门;相比之下,美军拥有火炮门,其他“联合国军”
部队805门,南朝鲜军5228门,总计门)。
志愿军的炮火力量已经让“联合国军”
感到胆寒。
1953年5-7月,志愿军在反登陆作战准备的基础上,为配合停战谈判,进行了夏季反击战役,先后实施3次进攻作战。
在第一次进攻作战的科湖里南高地战斗中,炮兵集中28个连(120门火炮),支援第67军步兵5个排另2个班的攻击。
由于炮火突然、猛烈,步兵发起冲击后,仅40分钟就攻占南朝鲜军防守的阵地,并打退多次反扑,毙伤敌1300余人。
在第二次进攻作战中,炮兵在北汉江以东集中各种火炮259门,编成5个炮兵群,支援第60军3个团攻击南朝鲜军第5师第27团的坚固防御阵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