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然而,志愿军虽然历经艰险,成功接近了美军阵地,却没法对付潘兴坦克的有效武器。
无奈之下,只能凭借炸药包、爆破筒,以及自己的血肉之躯,与驻守京下里的美军坦克展开殊死搏斗。
近两个小时的激烈血战,第173团伤亡惨重,战斗力明显削弱。
与此同时,随着战线的拉长,战况愈发激烈,通讯不畅,由于,第173团伤亡过多,建制已经混乱,部队陷入了营、连各自为战的局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173团几乎已丧失了战斗能力。
在最后关头,第173团的一个分队,约两个连的兵力突入下碣隅里,甚至迫近史密斯的指挥部。
然而,由于志愿军连、营级单位尚未装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第173团一部在攻入下碣隅里后,无法与第58师指挥部取得联系,陷入到既没有友军协同配合,又无法获得后方的补给和最新指令的尴尬境地。
于是,志愿军眼见击退美军,便进入了他们的帐篷和附近的民居内,搜寻食物和衣物。
战机正在失去……
11月29日,凌晨两点。
就在第173团一部冲入下碣隅里的同时,第58师第172团的4000余名官兵作为右翼,正在对下碣隅里东线及东丘制高点,发起同样猛烈的进攻。
其中,驻守东丘的美军,主要是隶属于美军第3师的一个采用“帮对体制”
的工兵连。
所谓“帮对体制”
部队,指的是由美军与韩军按大致4:6的比例组成的部队,因此整体战斗力较差。
当战斗打响时,志愿军发出红色信号弹,指示进攻。
早已潜伏在山间的志愿军战士,立刻展开行动。
昏暗的信号弹光映照出山峦的轮廓,伴随着志愿军的呼啸冲锋,天地震撼。
美军居高目睹这一幕,震惊不已,迅速放弃了极其重要的东丘主阵地。
随后,这支美军撤退到山坡斜面,在增援部队的支援下,勉强在机场前方构筑了一道防线,进行抵抗。
志愿军突袭夺取了东丘制高点,牢牢控制了通往古土里的要道。
这样一来,不仅将整个下碣隅里尽收眼底,甚至凭借一颗步枪子弹,就能击穿美军在下碣隅里的环形防御阵地。
这种局势,令美军感到十分紧张。
美军的运气不错,东丘激战结束后,一名美军通讯兵由于没能及时撤离,躲藏在山岩中,避开了志愿军的战场清理行动,随后他利用SCR-300便携电台,与下碣隅里的美军指挥所成功取得了联系。
美军在下碣隅里战场兵力不足,此时突然得到通讯兵的引导,迅速集结远程火力,对东丘发动了猛烈的炮击。
下碣隅里是美军前方部队的后勤基地,弹药实在是太多了,里奇调集了大部分火炮,用1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30余门迫击炮,对东丘展开了压制性炮火袭击。
美军仅在半小时内,便向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东丘阵地,倾泻了近2000发榴弹和4000余发迫击炮弹,如此猛烈的火力,58师172团的战士们前所未见。
这样的火力密度形成的火墙,别说是志愿军,任何生物都没法通过的,这样一来,志愿军就无法利用东丘形成突破。
这也是没有办法,火力差距太悬殊了。
于是172团在东山转入防御,并打退了里奇在5时20分组织起来的反击,315人的美军反击部队伤亡170人以上,东山在志愿军手里纹丝不动。
这是当时里奇能拼凑出来的全部兵力了。
当时,第173团的一部分正好突入下碣隅里,而第172团已经占领了东丘的制高点。
那么,根据某些战史的设定,如果第173团和第172团能够指挥得当,抓住战机,协同对下碣隅里发起夹击,是否有可能扭转下碣隅里的战局呢?
答案是:大概率无法实现。
原因在于寒冷、饥饿、火力不足、通讯不畅以及复杂的地形。
尽管第173团一部已深入下碣隅里纵深,但由于迟迟未能收到新的作战命令,饥寒交迫之下,他们不得不分散到美军驻地和附近的民居等地,寻找食物和御寒物资。
同样,激战过后的172团一部,在占领东丘后,也处于饥寒交迫的困境中,迟迟没有接到新的作战命令,只能留守原地,静候指示。
此外,自28日夜间发动攻势以来,激战一直持续到29日深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