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一
哲人之愚,愚而以为哲,要归于咎之徒,得失相反而相寻,两端而已矣。
穷年百变,一彼一此于两端之中,力尽能索,交逢其咎,达者视之,曾不足与辨其是非,亦恶与更寻其覆轨哉?智能出于两端者,谓之通识;力能舍两端以有建者,谓之大武。
呜呼,鲜矣!
弃亦一端,取亦一端,非弃则取,取不可则弃也;合亦一端,离亦一端,当其未合则求合,合而厌则求离也。
孰有能未取勿取,取不可而勿弃者乎?孰有能离勿求合,合无益而不觊离之利者乎?孰有能于弃取离合之外,自为政而不见物者乎?有之,讵不可谓通识而大武矣乎?
晋之争楚也,未得吴,唯恐不得吴;乃得吴而未利矣,而弃吴之谋进。
晋离于楚,则求合于吴;合于吴而抑见楚之可合也,而离吴即楚之谋进。
厉、悼、平、昭之四世,相寻于此两端,而晋敝矣。
通吴之外,有制楚之道。
得不系乎通吴;失亦不但系乎通吴;通吴以制楚,则楚必不可制。
此三者,必然之理,而晋不知。
其不知制楚之不系乎通吴,通吴之不可以制楚者,无他,唯不知通吴之外有制楚之道也。
舍其制楚之道,一唯通吴之恃,吴不可恃而厌吴忌吴,唯恐弃吴之不速。
欲弃吴,乃至不惮下楚,而授以攻吴之便。
觭则反,反则尽,改其初,抑必然之势也。
故宋之会,楚所以欲成晋好,而辍宋、郑之攻者,唯吴故,而晋亦同之。
申之会,楚遂帅东诸侯而大逞于吴。
夫楚欲合晋,而晋乐从之,楚请诸侯,而晋不惜,实已知楚志之在吴而听之,无他,唯其通吴不效而乐弃吴也。
缘楚而通吴,则恃吴;弃吴以委楚,则听楚。
数十年之间,一弃一取,一合一离,捷于反掌。
舍此两者,晋无谋焉。
唐、宋之季,党人互胜之局,和战递兴之策,均役、制产、议礼、言兵之反复,有一不如斯者乎?君子日争于廷,小人力弃于野,而国随以仆。
呜呼!
其犹疟者之一寒一炅,而无与为之汗也。
通吴而不足以制楚,则何如弗通;弃吴而不能以惩吴,则何如无弃。
且吴不足以制楚,楚不足以制吴,疲于奔命,而无能为庸,害犹不速也。
浸使通吴而吴遂并楚,则以楚益吴,是楚难仍在,而益之吴也。
何也?吴得楚,而楚为吴资也。
浸使弃吴而楚遂得吴,则以吴益楚,是吴难犹在,而益之楚也。
何也?楚得吴,而吴为楚资也。
吴西有楚,卷申、息以向郑、许;楚东有吴,并淮、徐而临鲁、宋。
奉其半天下之势以向晋,晋之不速敝也。
能几何也?
此之不察,乃为之说曰:“以夷攻夷,中国之利也。”
或从臾之,或假借之,颠倒于一离一合,以唯吾所欲弃而欲取。
两端兼用,亟与咎逢,鬼神且谪其不祥,而况于人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