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时故老凋零,吏员人仕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明显而且严重,仁宗在潜邸时已“深见吏弊,欲痛划除之”
。
久居汉地的蒙古、色目贵族的汉文化索养也有了一定提高,恢复科举的条件终于成熟。
皇庆二年(1313)十月,中书省臣奏:“科举事,世祖、裕宗累尝命行,成宗、武宗寻亦有旨,今不以闻,恐或有沮其事者。
夫取士之法,经学实修已治人之道,……今臣等所拟将律赋省题诗小义皆不用,专立德行明经科,以此取士,庶可得人。”
于是,十一月,下诏行科举,诏称:“其以皇庆三年八月,天下郡县,兴其贤者能者,充赋有司,次年二月会试京师,中选者朕将亲策焉。”
议论了半个世纪的科举问题,终于有了结果。
元朝科场,每三年开试一次。
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道。
乡试科目,蒙古、色目人试二场。
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至正时减为三条,另增本经义一道。
第二场试策一道,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
汉人、南人试三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
也于四书内出题,并以己意结,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
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四六。
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限一千字以上。
蒙古、色目人,愿试汉人、南人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授。
蒙古、色目人做一榜,汉人、南人做一榜。
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正七品;第三甲以下,皆正八品,两榜并同。
各行省、宣慰司、直隶省部按蒙古、色目人、汉人、南人分配名额。
全国乡试中选合格者三百名,送大都会试。
会试科目与乡试同,于三百人中录取一百,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各二十五人。
一月后,于翰林院参加殿试。
殿试蒙古、色目人试时务策一道,限五百字以上;汉人、南人试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
题目由儒臣草拟四首进呈,皇帝选定其二。
监试官与读卷官以所对第其高下,分两榜公布。
蒙古、色目人为右榜,汉人、南人为左榜。
由于右榜取数常不满,故元代每科所取多不满百人。
元统元年癸酉(1333)科,取士百人,“左、右榜各三人,皆赐进士及第,余赐出身有差。
科举取士,于斯为盛”
。
但是科举恢复后,进展并不顺利,英宗即位时,出现了一些周折;泰定即位时,几乎又被停废。
“周旋扶护而潜弥之,一、二人是赖。
盖设科以来,列圣首诏。
必有因而摇动者”
。
到元顺帝元统三年(十一月改至元,1335)十一月,艰难推行的科举还是被权臣伯颜所废。
古代风景画鉴赏元统二年三月有诏称“科举取士,国子学积分、鳝学钱粮,儒人免役,悉依累朝旧制”
。
重申旧制,看来正是旧制面临危机的反映,不过,可能是经过一场激烈的斗争或争论,支持科举者取得了暂时的优势,旧制被重新确认,元统三年的乡试得以照常于八月举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