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下面就是一份裁定秘书监官员署名先后问题的“硬译”
体圣旨节文:延祜三年九月初七日……苫思丁奏:“冯少监如今教做太监、萧同知做少监。
阿的迷失、张少监他每都是先勾当来的人有。
如今递升的新人来的,要他每旧勾当的之上画字有。
我他每根底依例说呵,他每不听有”
么道奏呵。
奉圣旨:“那般体例那里有?随朝衙门有先来后到。
教递升的冯僧儿,阿的迷失之下画字者:萧少监,张少监之下画字者”
么道〔圣旨有来〕。
由于这种“硬译”
公文体的语言完全不符合古汉语句法,所以翻译者干脆尽可能地避免采用古汉语语辞,而改用元代汉语中的口语词汇,以求风格的古拙质朴。
元代汉语书面语文大量采纳口语词汇,是前近代时期汉文化主流加快朝大众化趋势变迁的重要体现。
元代中国瑰丽多彩的文化中,有很多成分来自境外的各民族。
随着穆斯林世界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中亚伊斯兰化突厥人大批的以被征发的战士、战败的俘虏、商人、工匠、宗教士等身份,被强行签发或自愿地徙居中土,伊斯兰教信徒的建寺活动从过去仅限于东南沿海的几个城市扩大到华北和内地许多地方。
据当年镌刻的一通建寺碑铭可知,除大都、杭州、开封这样的大都会以外,“远而诸路,其寺万余,俱西向以行拜天之礼”
。
在蒙古旧都和林也有回回经学院。
镇守关中夏陇地区的蒙古宗王阿难答甚至带领他所部蒙古军一起皈依了伊斯兰教。
10世纪以后,东部穆斯林世界逐渐通行波斯文。
元代从西北进入中国的回回人大部分来自这个地区,所以北方的伊斯兰文物往往显示出波斯文化的痕迹,与元代东南沿海都市(尤其是泉州)伊斯兰教遗迹所反映的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有一定的区别。
什叶派、苏菲派等伊斯兰教内部的不同派系,都在元代中国留下了它们宗教活动的踪迹。
为向境内的回回人颁布伊斯兰教历即“回回历”
,元政府在司天监责成专人每年“推算写造”
,经复审后印刷官售。
回回文化在中国的影响远远超出宗教的范围。
元代在上都建立回回司天台。
在这个阿拉伯式的天文台里有“西域仪象”
七件。
有“苦来亦撒麻”
,《元史》译作“浑天图”
,即天球仪;有“苦来亦阿儿子”
,即地球仪;又有“鲁哈麻亦渺凹只”
,安置在暗室中,用以观测太阳光线以求春分和秋分的精确时刻。
不过回回天文学在当时和后来都未能与中国传统天文学的理论、方法、仪象器具的设计与使用充分地结合起来。
保存在回回司天监所属元秘书监图书馆里的,还有大量由穆斯林学者翻译、撰写的有关天文历算、数学、说阴阳灾福、看相、医药等方面的图书文献。
欧几里德几何学最早就是由回回学者介绍到元代中国来的。
秘书监所藏该书的汉语译名作“兀忽列的四擘算法段数十五部”
,是书名直译可作“关于算学的欧几里德之书”
。
很多别具风味的回回饮食和生活用品通过回回居民介绍到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