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但直到大蒙古国的建立,千户百户制始终是游牧人以原有的氏族部落为单位调集和编制军队的形式,它与氏族、部落组织并存,而且相对于后者处于补充和附属的地位。
成吉思汗却用千户百户制取代原先的氏族、部落组织。
尽管还有相当多数旧日的氏族贵族担任着千户长、百户长等角色,但他们与其部众之间再也没有领属与被领属的关系,而变成了替黄金家族管理领属民的“官人”
(蒙语作“那颜”
),连自身也成为黄金家族的领属民。
领属权的转移像釜底抽薪一样破坏了旧日氏族的血缘联系的外壳。
一个半世纪之后,成吉思汗的千户百户组织不再存在于蒙古高原,但明代蒙古社会里的“部族”
组织,与13世纪之前以血缘为外壳的旧氏族组织相比,已发生了性质上的根本变化。
1206年,成吉思汗把征乃蛮前组建的小规模亲卫军扩大到1万人,形成一支庞大的直属于大汗的中央常备军。
因为它们分成四班,每班执勤三天,轮番护卫大汗,所以被称为“怯薛”
,就是“番值”
的意思。
怯薛成员来源于千户长、百户长和较富裕的“白身人”
(即平民)的子弟。
在游牧条件下,一支万人常备军有力地强化了大汗的政治权威,而怯薛的质子军性质也有利于大汗与统治精英层始终保持一种特殊的个人联系。
怯薛还是大蒙古国军事、行政官僚的预备学校和人力资源库。
整个蒙元时期,中央高级官僚绝大多数是从“大根脚”
的怯薛出身的。
怯薛制带有明显的家臣制度的特点,集执役于内庭和治理国事于一体。
在大汗帐幕中值夜时,怯薛“杂妃嫔候侍,休寝榻下”
。
有一次,大汗中夜有需,招呼在脚后假寐的值夜卫士。
这个怯薛因为太劳累,没有及时醒来,大汗遂命睡在一旁的妃子用脚把他踢醒。
这个例子虽然不是发生在成吉思汗时代,却生动地反映出大汗与怯薛之间亲密的个人关系。
怯薛成员夜人宿值、朝出治事的体例在元代始终维持不坠。
古代风景画鉴赏成吉思汗建国后任命的第一个大断事官(札鲁忽赤),是婴儿时被他从塔塔儿营盘拣来收养的失吉忽秃忽。
当时成吉思汗对他说:“如今初定了普百姓。
你与我做耳目。
但凡你的言语,任谁不许违了。
如有盗贼诈伪的事,你惩戒着。
可杀的杀,可罚的罚。
百姓每分家财的事,你科断着。
凡断了的事,写在青册上,以后不许诸人更改。”
怯薛的头目们在白天与失吉忽秃忽“一同断事”
。
札鲁忽赤制后来演变为大蒙古国中央行政制度的主要部分。
命失吉忽秃忽掌管户口青册,似乎说明这时已经有了蒙古文字。
蒙古文字的创制,与畏兀儿人有密切的关系。
所谓蒙古文字,实际上就是采用畏兀儿字母来拼写的蒙古语,由是形成畏兀儿字蒙文。
忽必烈朝又命八思巴据藏文字母创制八思巴字母,用以拼写各种语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