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这样跪拜了很长时间,他们才回到帐幕里。
贵由在宗亲中的年长者扶持下登上宝座。
首领们在他面前跪下;所有在场的民众也在首领们后面跪下。
然后他们开始喝起马奶来,并按风俗一直不停地喝到傍晚。
这时候用车子运来了没有放盐煮的熟肉,每四五人分给一大块。
大帐内的人除了分肉以外,还发给放了盐的肉汤作调味。
他们就这样宴会了好多天。
成吉思汗建立的国家,叫“也客忙豁勒兀鲁思”
,即大蒙古国。
大蒙古国的制度,最重要的有分封制、千户百户制、怯薛制、大断事官制,此外蒙古文字的创制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草原上原先分别属于这支或那支氏族贵族的游牧部众,现在连同旧日的贵族一起,全都成为成吉思汗一家的领属民。
“蒙古乞颜氏”
中间这一支贵族的胜利,一方面把“蒙古”
的名称变作被他们征服的漠北游牧民共同体的共称,另一方面则使乞颜氏几乎完全丧失了作为一种高贵的社会身份的认同功能。
而今只有成吉思汗及其兄弟的直系子女们才能有“可兀迭”
(“大王每”
)的身份。
“黄金家族”
凌驾于其他所有蒙古人之上,包括与他们同属于尼伦蒙古的贵族宗亲们在内,并且像划分家产一样地将后者在本家族成员中分配。
每人分得的部分,称为他的“忽必”
(“分子”
)。
草场牧地好像是游牧人口的天然附着物。
分配游牧人口同时意味着分配附着于游牧人口的草地资源。
草地也构成“忽必”
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是分民分地的分封制。
成吉思汗建国后不久,就在诸弟、诸子中间实施分封制。
各人的封地后来不断有所调整。
在他的晚年,东、西道诸王的牧地分布已大体定局。
作为忽必分授给黄金家族成员的游牧人口,事先已按十户、百户、千户的编制组织起来了。
出征乃蛮前,铁木真就整编过一次部众,当时大概划分了65个千户。
1206年该编制扩大到95千户。
成吉思汗死时,草原上的“基本千户”
共有129个。
千户的组编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对主动投附的氏族或氏族分支,基本上不再拆散,即按其原有划分改编为若干千户或百户。
漠南汪古部,因此被改编为五个千户。
二是将已离散的各部落人众合并混编。
三是命令出自某部的功臣将原已分散的部落成员重新收聚,编为千户。
自匈奴以来,漠北游牧社会用十进位制组织军队,在蒙古之前早已有1000多年断断续续的历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