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只是不知道古人“景”
的式样、颜色是怎样的。
掌内外制的学士和知制诰凡是起草任命官员的制书,只要被任命的是给谏、待制等五品以上的官员,起草者就都有润笔物。
太宗时曾确定润笔的钱数,命刻于碑石上立在舍人院,每任命官员就出文书督促发放,供职舍人院的官员以至吏人和马夫都有分沾。
元丰年间改革官制,内外制官员都增加了添支钱,遂罢去润笔的钱物。
唐代制度,官品不够而以其他官职暂时代理或兼任的官员,称为直官,例如许敬宗任直记室就属此类。
我朝学士、舍人都设置直院。
熙宁年间,重新设置直舍人院、直学士院,只是以资历浅的人来任职,其实是正官,而非直官。
熙宁六年,舍人都被贬官撤职,阁中无人,于是让章衡权知制诰,但不授予其直院之职,因为他是暂时兼职。
古代的兼职官员,多数是暂时兼任,如有长期兼任者,就相当于正官。
我家藏有《海陵王墓志》,谢朓撰写的,他落款的官衔称“兼中书侍郎”
。
三司、开封府、京城外州府的长官升堂理事,都有衙役在前引路吆喝。
本朝制度规定,在宫禁之中只有三种官员可以吆喝通告:宰相到中书省时通告,翰林学士到翰林院时通告,御史到朝堂时通告。
吆喝通告时都用穿红衣的役吏,称作“三告官”
。
在官员所经过的地方,门吏用棍杖敲地以警示众人,称作“打杖子”
。
对两府、亲王,要从殿门一直打到本司或上马的地方;宣徽使打于宣徽院;三司使、开封府尹打于各自的官署。
近年来,寺监长官也要打杖吆喝,这不合过去的规矩。
以前宰相上朝,也有经皇帝特许,张华盖、打杖子的,那是临时性的指令。
手持丝梢鞭进宫,要三司副使以上官员才可以;副使只可乘紫丝暖座跟随入内。
允许仪仗队长手持旧棍杖,得是待制以上的官员才可以。
近年来寺监长官也持藤杖,这不合过去的制度。
文武百官的仪仗规则,除记入律令以外,各家所作的记载,还是有遗漏。
所记尽管很琐细,却也是一个时期用于礼仪的器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堂及寺观百官会集时的座次,多出于临时安排。
唐代以前的旧制都无法查考了,唯有颜真卿写给左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的一封书信说:“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的座位在其次,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的座次在他们对面。
自古以来,未曾错乱。”
这段话大略体现了当时的旧制,今天抄录在这里,以弥补记载的遗漏。
朝廷赐予臣下“功臣”
的名号,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时。
从那以后,各藩镇长官以至其僚属从事和参军,凡是资历深的,都援例赐以“功臣”
之号。
本朝只以“功臣”
名号赐予将相大臣。
熙宁年间,因按制度要加皇帝尊号,宰相率领同事诸大臣当面请示再三,神宗始终不答应,并说:“这种名号如同你们的‘功臣’之号,对一个人的名实又有何补益?”
其时吴正宪为宰相第一人,于是请求取消已赐给他的“功臣”
之号,神宗答应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