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过去在内地国企,无论是个人写稿还是企业出刊,只讳恶扬善。
我刚参加工作时,写了一篇带有倾向性的小言论,都遭致领导的攻讦。
所以到了南方后,也因循此理,通篇都是唱赞歌。
没想到龙仲凯董事长看过之后,连忙问我:“怎么都是好的,问题呢?问题在哪里?”
在国企呆长了,只知道领导们全都是讳疾忌医,所以一下子适应不了南方的方式。
不过从那以后,再出刊时都要夹杂些有针对性的批评文章。
接手后的第一期月报,由于时间仓促,几乎所有的稿件都是由我一人独立完成,这当然不是一名合格总编之所为。
为了吸引投稿,从第二期开始,相继开辟了“要闻撷萃”
、“‘我在香江’有奖征文”
、“香江论坛”
、“主管天地”
等栏目,还按不同的稿件类型核定了每字的稿酬标准。
于是陆续开始收到些基层读者来稿。
但来稿质量都很低劣,基本上是由我改头换面才能登大雅。
于是从第三期开始,就着手建立起通讯员网络,并准备筹办一期通讯员培训班。
将办公室的一名劳资员任命为责任编辑,内部宣传网络的雏形基本建立起来,还计划编纂企业大事记等。
到“香江”
工作了一段时间,总觉得内部管理有些凌乱。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企业正处于上升通道,急于扩张,在量与质发生冲突时,一味只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当时关贸总协定谈判正的进行之中,民营航空货运业的业主们都非常担心中国加入WTO后,生存空间会受到国际物流巨鳄的挤压,危机感徒增,所以不断在开发新业务,主要精力都放在外面,而忽视了企业内部的基础管理,加上很多民营企业的人员流动率过高,工作就更缺乏连续性。
航空货运公司的货物传递,中转环节本来就多,物流公司为了降低中转成本和时间,一批货物的进出,往往要经过收货公司、航空公司、到达地公司等数家松散型企业的合作才能完成。
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就会出现丢货、拉货。
尽管设立了查询部,但仍无法避免各类问题的发生。
加上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来支撑,难免会出现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工作脱节等现象。
那时公司正开发云南、新疆业务,随着业务量的不断提升,过去的很多包板、包厢业务都改为包舱。
付幼斌经常外出,龙仲凯又很少过问公司的事情,两位老总都不在公司时,群龙无首,各部门就像放了鸭子,工作自然懈怠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