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第七十三小时,信号回来了。
不再是简单的文本,而是一个完整的协议框架:包含三维空间坐标系定义、时间基准单位、基本粒子质量比值、以及一套基于拓扑量子态的信息交换语法。
最重要的是,文件末尾附带了一个请求:
>【请求建立双向量子纠缠链路】
>【提供安全认证密钥:K=√?c?G×e?????】
吴浩一眼认出,那个常数K正是普朗克电流与精细结构常数的复合表达式??宇宙通用的物理“母语”
。
“他们在教我们说话。”
林薇喃喃道。
“不。”
吴浩笑了,“他们是在邀请我们回家。”
决策层再次震动。
建立双向量子纠缠链路意味着必须共享“灵犀”
核心算法,而这套系统不仅关乎通信,更涉及未来超导武器、战略预警、甚至意识上传等绝密技术。
一旦泄露,后果难以估量。
但吴浩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我们可以构建一个‘认知防火墙’??只开放底层物理接口,封闭高层语义解析。
就像两个大脑能感知彼此的神经脉冲,却不读取对方的思想。”
方案获得批准。
三个月后,全球首个跨星际量子共感网络初步建成。
通过精心设计的协议隔离层,双方实现了基础物理参数的实时校准,却始终无法破译对方的高阶信息结构。
那种感觉,就像两个陌生人手牵手站在宇宙两端,能感受到彼此心跳的节奏,却听不懂对方的语言。
然而,真正的突破发生在第198天。
“启明一号”
突然自动激活了备用推进模块,未经指令自行调整轨道,飞向月球背面一处从未标注的陨石坑。
遥感成像显示,坑底存在大面积非天然反射面,成分分析指向一种未知的超导氧化物,晶格结构与“星脉”
材料惊人相似。
吴浩带队乘坐垂直起降飞行器赶赴现场。
当他们穿上防护服踏入陨石坑时,激光扫描仪捕捉到地下三十米处有一规则立方体结构,边长约九米,六个面完全光滑,无接缝、无开口,表面温度恒定在-233℃,恰好是室温超导临界点。
“它在等待唤醒。”
林薇抚摸着冰层下的金属质感,声音发颤。
吴浩取出便携式量子发生器,接入“灵犀”
芯片,按照外星协议发送了一组特定频率的纠缠脉冲。
刹那间,整个立方体亮起幽蓝光芒,内部浮现出层层嵌套的几何图案,如同活体晶体般流动重组。
一道光门无声开启,露出内部空间??没有仪器,没有文字,只有一块悬浮的透明棱柱,里面封存着一团不断变换形态的等离子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