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月球虹湾着陆区的灰色尘埃在探测器着陆舱周围扬起,像一层细腻的银沙缓缓落定。
当航天员王鹏摘下头盔,额前的碎发还沾着月球特有的微小玻璃陨石颗粒时,他的第一句话通过超导量子通信网络传向地球:“这里的阳光比地...
夜色如墨,成都地铁示范线的盾构机在地下三十米深处持续掘进,刀盘旋转的轰鸣透过岩层隐隐传来,像是大地的心跳。
吴浩站在监控大屏前,凝视着实时传回的施工数据??掘进速度稳定在每小时4.2米,姿态偏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远超设计标准。
这不仅是一条轨道的延伸,更是一整套智能建造体系的首次集成验证:AI地质预判系统、自适应支护结构、全息三维建模调度平台……每一项技术都凝聚着浩宇科技过去十年的积累。
“隧道掘进顺利,但电力供应出现波动。”
林薇快步走来,手中平板显示着变电站的负荷曲线,“西侧临时配电柜连续三次触发过载保护,虽然自动切换了备用线路,但如果频繁跳闸,会影响后续管片拼装节奏。”
吴浩眉头微蹙:“我们不是部署了分布式储能单元吗?为什么还要依赖市政电网?”
“问题就在这里。”
林薇调出拓扑图,“原计划是用五组HXN-1原型机组成环网供电,但其中一组在运输途中遭遇山体滑坡,延误了四十八小时。
现在只有四台运行,容量刚好卡在临界点上。
一旦盾构机进入硬岩段,功率需求激增,现有配置撑不住。”
吴浩沉默片刻,忽然转身走向通讯终端:“接青海基地,我要和王工通话。”
三分钟后,画面亮起,背景是高原风雪中的试验场。
“吴总?”
王工的声音带着喘息,“您这个时候打来,是不是……出事了?”
“你们那边的HXN-1测试怎么样?”
“最后一轮稳定性试验刚结束,连续满载运行一百二十小时,温升不到两度,完全达标!
我们正准备拆解打包发往成都。”
“不用拆了。”
吴浩果断道,“我现在授权你,把那台设备直接接入当地电网,做一次真实环境下的并网验证。
同时,立刻组织车队,用保温拖车把其余四台全部运往成都,我需要它们明天中午之前抵达施工现场。”
王工一愣:“可是……这还没通过国家电科院认证,擅自并网万一……”
“责任我来担。”
吴浩声音不高,却斩钉截铁,“科技的意义不是等所有手续齐全才去改变世界,而是在关键时刻敢于迈出第一步。
告诉调度中心,就说浩宇科技愿为此次并网承担全部风险。”
电话挂断后,林薇轻声道:“你不怕出事?”
“怕。”
吴浩望着窗外渐亮的天际,“但我更怕因为犹豫,让整个项目停摆。
你知道吗?这条地铁线上百个站点的设计都已经同步推进,每延迟一天,就是三百万元的直接损失,还有数万市民未来出行效率的代价。
我们不能被流程捆住手脚。”
凌晨五点十七分,青海格尔木变电站传来捷报:HXN-1成功实现无缝并网,输出功率稳定在8兆瓦,谐波畸变率低于0.8%,创下国内新型储能系统并网最优纪录。
与此同时,四辆重型运输车已在武警escort下穿越秦岭隧道,预计十一点半抵达成都东郊货运枢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