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但是,这个策略并未成功地让警觉的弘历改变他的初衷。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官僚君主制
叫魂危机的文献记录所折射出的是一种双重的图像。
其中那幅粗线条图像勾勒出的是每日进行的对妖术的清剿。
而那幅比较隐晦不彰的图像则透露了文献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从这重叠的图像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中国帝制国家的两个侧面:它既是一种工具(其功能是根据满清皇室和满汉精英层的利益需要来管理国家),也是一种制度(其功能是在不同政治角色之间实行权力分配和地位分派)。
国家作为一种工具(我将之称为“政府”
),同我们对于政府的常识性理解是相符的:它是为完成诸如征税、治安和战争之类的任务而建立起的组织机构。
国家作为一种制度(我将之称为“官僚君主制”
),则是由那些生活于等级秩序之中,其生涯取决于声望和权力、黜陟和安全的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所构建而成的。
当我们解读由“事件”
而产生的文件时(不管这文件是关于税收的常规公文还是关于叛乱的紧急奏报),都必须要么把它们当作关于外在现实的描述,要么将它们视为文件作者政治需要的反映。
(所谓“政治需要”
,当然并不一定是狭隘的私利,也可以是文件作者从原则出发对部门利益的捍卫。
)人们在制度中的相互关系同发生于现实世界中的“事件”
绝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
使得国家作为工具和制度的两个侧面各自因对方而具有了意义。
虽然“事件”
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无确切的定义,但在中国的官僚实践中,它却是一个很能够说明问题的用词。
“事件”
有一个开端(当有人首先引起事端)和一个结尾(当某人因处理事端的方法而受到赏罚)。
一个官员的仕途取决于他的表现,而他的表现则取决于他处理具体事务的优劣。
赋税是否已经征齐?
罪案是否被及时破获?造反是否被阻止或平息?水患是否获得了治理?灾民是否得到了赈济?等等。
就可叙述性而言,一次明显的成功或失败就是一个“事件”
。
一般来说,是“事件”
给了官员以机会去弹劫他人,也是“事件”
使官员得以因自己的长处而受到赞助。
“事件”
作为一种机会,不仅可以为一个人带来幸运,也可以同时服务于上司和下属的需要,并编织起使一个人得以在公共生活中立足的人际关系。
所以,除了维持帝国的秩序以外,政府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即为官僚君主制的运作提供象征性的资源。
正如官僚君主制靠中国社会的经济剩余为生一样,它要以社会中的“事件”
为原料来推动制度内部各种关系的运作。
官僚君主制的内在机制则对所有这些“事件”
进行加工,使它们转换为权力和地位。
像官僚君主制下的任何其他关系一样,这一制度的主轴——君主和官僚之间的关系——也从“事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