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字(他说见过佛像上塑有此字),右臂则刺有“西方接引”
。
他的化缘贴内则有写着令人堆以理解的“山东礼佛嫩搜搜”
等词语。
看来终于找到了与山东有关的案犯。
经过讯问,和尚说这些字是嘉兴的一个刻字匠金某替他刻写的,其中山东两字系同音字三冬的错写(南方人发音没有翘舌音,故“三计与“山”
不分);同样,嫩在南方口音中与冷也是同音(许多长江流域地区的居民讲话n与1不分,也无后鼻音ng)。
通元坚持说这段话实际上应为“三冬礼佛冷嗖嗖”
。
他写这句话的目的是使人怜其苦志,乐于施舍。
至于说他的可疑的名字,他说他的名字是化缘的“缘”
,而非“元”
,即山东剪辫犯蔡乞丐所供之名字(通元)的那个元,他也从未碰到过蔡乞丐。
但是令人极为怀疑的是嘉兴根本就没有姓金的刻字匠。
和尚又供说这些字是他自己写的,于是叫他当场写对笔迹,他又不会写。
永德注意到,“三冬”
两字并非探文奥义,何以写成“山东”
?
“冷”
尤其是个常用宇,又何以写成“激”
宇?所有这些都令人甚难相信。
总之,这个和尚“并非善类”
。
(朱批:“将此人严解来京。”
)
可以想象这些衣衫不整的流浪汉与审判他们的官员之间的文化差距有多大!
当永德和他那些穿着锦缎官袍的同僚们面对民间宗教的日常用语时,显然非常吃惊和困惑:谁能保证这些怪诞的语句不是用来掩盖妖术和反叛的密语暗号呢?那些出现在法庭上的文盲和半文言们日常所使用的错别字一旦被象形会意的书写文字所解读,就很可能被看成是一种秘密语言——如果不是别有意图,谁会把冷写成嫩?
不管怎么说,官方体系拥有充分的手段来对付形形色色的异端。
《大清律例》中有的是各种各样的案例,如果必要的话,足可以将任何民间文字定为异端和非法。
持有这些文字材料便是一种罪过,更不要说写下这种文字了。
这样的禁条可以有选择地用来对付那些没有其他更严重罪名可套的社会边缘分子。
到了最后一步,《大清律例》还有可以一网打尽所有嫌犯的第三八六例:“不应为,重。”
犯者为此可受到重笞。
永德在浙江的围捕显然使他得到解脱。
他的详细奏报没有再受到朱批的苛责,相反甚至得到了略带赞许的批语“知道了”
,这比起都个毫无表情的“览”
字要进了重要的一小步(“览”
字是弘历用来批示最无聊奏折的用语)。
毕竟,永德已经尽了力了,他亲自审问了许多案犯,并把一个嫌犯送到了北京,在那里军机处会设法让案犯开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