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每当要做一次重大决策,他都喜欢把自己关起来,在屋里来回踱步、苦思冥想。
久而久之,大办公区的地毯已凹凸不平,显得坑坑洼洼。
史玉柱把自己在孤岛上关了数十日。
就在这些日子里,新闻媒体对巨人事件进行了高密集的轰炸,企业形象支离破碎。
可是,史玉柱却始终没有跟媒体、社会进行过哪怕一次认真、知心的对话。
他异常平静地对仅有的几位对他和巨人还抱一丝希望的部下说,我们不必主动去找任何一位记者,我们的名声已经这样糟了,坏到了不能再坏的地步,还能怎样?就这样,史玉柱轻易地放弃了最后一次获取同情和救援的机会。
当时的巨人集团除了巨人大厦没有别的固定资产,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市场营销还在运转,估计各销售商欠巨人集团的钱有三亿元左右,史玉柱自己估算属于良性债权的至少有1。
2亿元。
可是由于不久后集团的整体崩盘,就是这1。
2亿元绝大多数也没有收回来,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史玉柱那种缺乏沟通的个性在关键时刻最终葬送了巨人集团。
巨人晚期曾出任常务副总裁的王建曾评价史玉柱说,他最大的缺点是清高,最大的弱项是不善与人交往,最大的局限是零负债理论。
在这一过程中,庞大的“巨人军团”
分崩瓦解。
巨人解体后,史玉柱一夜之间身无分文,他惶惶然离开珠海这块伤心地,大江南北四处游荡,有一年还去了青藏高原,他突发奇想,去爬珠穆朗玛峰。
在6000米处,他和三个同伴在冰川中迷了路,他的氧气也吸完了,天眼看要暗下来,非常恐怖,史玉柱对同伴说,你们走吧,我走不动了。
好在同伴不愿丢下他,在50米远的地方找到一条路,总算死里逃生。
这次珠峰探险,在史玉柱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山后,他辗转来到南京,并最终安定下来,决心重新开始。
史玉柱:我的四大失误
第一,盲目追求发展速度。
巨人集团的产值目标可谓大矣:1995年10亿元,1996年50亿元,1997年100亿元。
然而目标越大风险越大,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没有必要的组织保证,必然损失惨重。
第二,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
巨人集团涉足了电脑业、房地产业、保健品业等,行业跨度太大,新进入的领域并非优势所在,却急于铺摊子,有限的资金被牢牢套死,巨人大厦导致的财务危机,几乎拖垮了整个公司。
巨人的主业———电脑业的技术创新一度停滞,却把精力和资金大量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缺乏科学的市场调查,好大喜功,没有形成成熟的多元化管理的能力。
第三,“巨人”
的决策机制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巨人集团也设立了董事会,但那是空的。
我个人的股份占90%以上,具体数字自己也说不清,财务部门也算不清。
其他几位老总都没有股份。
因此在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
由于他们没有股份,也无法干预我的决策。
总裁办公会议可以影响我的决策,但拍板的事基本由我来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