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糜竺、孔融及关羽、张飞等皆纷纷劝刘备接替陶谦治理徐州。
刘备苦苦推辞说:“诸位欲陷我于不义吗?”
陶谦推让再三,见刘备终不肯受,便说:“如您必不肯受,那就请暂驻军近邑小沛,以保徐州,如何?”
众人也都劝刘备留驻小沛,刘备方始同意。
不久,陶谦染病,日渐严重,便派人以商议军务为名,把刘备从小沛请来徐州。
陶谦躺在病榻上对刘备说:“今番请您前来,不为别事,只因老夫病已垂危,朝夕难保;万望您以汉家城池为重,接受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
刘备说:“可让您的二位公子接班。”
陶谦说:“其才皆不能胜任。
老夫死后,还望您多加教诲,千万不能让他们掌握州中大权。”
刘备还是辞让,陶谦便以手指心而死。
陶谦死后,徐州军民极力表示拥戴刘备执掌州权,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
至此,刘备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权,担任徐州牧,不但博取仁义忠厚之名,而且还赢取了民心。
刘备之所以三辞徐州,是出于对当时情势的清醒认识。
当时的徐州正处于四战之地,野心勃勃的曹操正虎视眈眈。
一旦接管,兵锋相向自不待言。
此外,邻近的军阀如袁术、吕布、袁绍之辈都在觊觎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徐州,怀有兼并野心,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
由此可见,当时的徐州并不是一颗好吃的果子,弄不好就会有惹火烧身的危险。
即使徐州牧陶谦真心相让,其部下能否心悦诚服?都是很现实、很严重、很迫切的问题,不容刘备不顾虑!
当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徐州,对于刘备来说,毕竟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因而陶谦一死,在外有北海相孔融的支持、内有糜竺及徐州军民的广泛拥戴的情况下,刘备便不失时机地同意接替陶谦任徐州牧,将徐州据为己有。
赢得人心,遣徐孝母
在赢得人心方面,刘备也常常高出别人一招。
例如,在曹操率军欲取荆州,派曹仁等将领带三万兵马向新野进攻的时候,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刘备听取了徐庶的计谋,接连两次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
损兵折将之后,曹操断定刘备定有高人辅佐,经打探得知是徐庶。
曹操便决定把徐庶揽到自己这边来,他知道徐庶为人忠孝,幼年丧父,现只有老母在堂无人侍奉,便差人将徐母骗至许昌,令徐母写信招降徐庶。
遭到拒绝之后,曹操又伪造徐母手笔,写了封信送至新野,叫徐庶赶来伺候左右。
孝顺的徐庶见到信后,哭着向刘备辞行。
正在为得到徐庶这位精通兵法的军师和知己而信心倍增的刘备,深知徐庶此去很可能再也无缘相见,这样一位出色谋士的离去不仅是自己成就霸业的损失,而且徐庶很有可能成为曹操的左膀右臂。
但是,善体人心的刘备也知道要拉拢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自己只能做以仁感人的君子,而不能作强夺的小人,于是刘备不仅没有强留,反而流泪劝慰徐庶:“子母乃天性之亲,不必以备为念。”
孙乾等人对刘备说:“徐庶是天下奇才,又知我军虚实,今天若放他走,必为曹操所用,不如留住他,若曹操杀其母,他必为母报仇,尽全力敌曹操。”
刘备忙说:“不可!
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让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
吾怎可作不仁不义之事。”
第二天,刘备备酒为徐庶饯行,二人相对而泣。
马至长亭,刘备又下马相送。
刘备的这些行动,深深令徐庶感动,当即向刘备表示,此去曹营,纵使曹操相逼,也绝不为其献谋划策。
刘备又谆谆叮嘱徐庶到曹操那里以后尽心侍奉老母,勿以自己为念。
徐庶挥泪上马的同时,告诉刘备,他有一好友,住在襄阳城外20里的隆中,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正好可以为刘备出谋划策。
刘备高兴地请徐庶为之引荐,徐庶却说:“这位朋友生性淡泊名利,除非您本人亲自前去邀请,不然,他是不会主动求仕的,您当亲往拜访。”
说罢疾驰而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