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刘备在投靠曹操期间一直装呆,如今却被曹操一语道破,心中哪能不惊?于是筷子不觉滑落地上。
为什么曹操一说,刘备亦是英雄,刘备便举止失措?原因是刘备虽投靠曹操,却始终不甘寄人篱下,始终图谋东山再起。
但是曹操生性机敏,怎会对刘备的失态不生疑心。
于是刘备趁雷声大作,从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亏此一语随机应变,当即把自己的失态行为掩饰过去。
又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淡淡一语,妙在有意无意之间把曹操也瞒过去了。
刘备随机应变,借雷巧饰自己的失态,使曹操对他没起疑心,实在机警敏锐过人。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敌视,在人生的舞台上尤其如此。
刘备在三国时期,善于保存自己,激流勇退,但他并不是消极地避凶就吉,而是为了养精蓄锐,待机而动,因为刘备懂得韬光养晦。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刘备隐藏自己的才华,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只因当时自己力量不足,处于劣势时首先要保全自己,这样才会有日后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见刘备的深谋远虑。
欲擒故纵,三让徐州
从刘备欲擒故纵,三让徐州的故事中,也体现出了他的深谋大略。
汉献帝初平四年(183年),割据兖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余口到兖州。
途经徐州时,徐州牧陶谦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张护送曹嵩一行。
不料都尉张杀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财物逃跑了。
于是曹操便把账记在陶谦身上,以为父报仇为名,发兵攻打徐州。
陶谦面对兵临徐州城下的曹操大军,自知难以抵敌,便采纳别驾从事糜竺的建议,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
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
刘备遂欣然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来到徐州城下,刘备率军与曹军于禁所部小试锋芒,初战告捷,使久被曹军围困的徐州暂时缓解了危机。
于是陶谦急令将刘备迎入城内,盛宴款待。
陶谦席间主动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并对刘备恳切地说:“当今天下大乱,国将不国;公乃汉室宗亲,正当为国出力。
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公勿推辞。
我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
刘备闻言愕然,急忙推辞说:“我虽是汉室苗裔,但功德不足称道,任平原相犹恐不称职。
我本是为了义气前来相助,您这样说,莫非怀疑我有吞并之心?”
陶谦表白说:“这是老夫推心置腹之言,决非虚情假意。”
但刘备只是推辞,终不肯接受。
糜竺见二人再三辞让,便说:“现在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
待事平之后,再议相让不迟。”
于是刘备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以国家大义为重,撤走围困徐州之兵。
恰好这时吕布攻破兖州,进占濮阳,威胁曹操后方,因而曹操便顺水推舟,卖个人情,接受刘备建议,退兵而去。
陶谦见曹军撤走,徐州转危为安,便差人请刘备、孔融、田楷等入城聚会,庆祝解围。
饮宴既毕,陶谦再向刘备提出让徐州。
刘备说:“我应孔融之约救援徐州,是为义而来。
现在若无端据有徐州,天下将以为我是不义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