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上一章讲了“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讲了成功君子的优雅的生活。
但生活不仅局限于自己的家庭,还要有广泛的交际生活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游。
今天我们讲的“弦歌酒宴,接杯举觞”
便是亲朋好友们的宴会情景。
“弦”
,最初为指事字,后来成为了从弓玄声的形声字,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在甲骨文时期其字形就是一个带弦的弓的样子。
金文的
“弦”
在弓的旁边加了
“糸”
(mi)旁,表示弦是用丝线之类的材料制成的。
发展到秦代,弓弦和指事符号“糸”
的上端与弓连接,犹具弓弦的象形意味。
《说文解字》:“弓弦也。
从弓,象丝轸之形。
凡弦之属皆从弦。”
弦的本义指系在弓上的弓弦,弓弦一般以牛筋、麻绳等制成,用来发射箭矢。
后来,弦也成了弓、弩的代称。
班固《西都赋》:“鸟惊触丝,兽骇值锋,机不虚掎,弦不再控。”
因为上了弦的弓是弯曲的,故此,也引申为象弦一样的线型(多用于数学),也指边缘的意思。
又进一步引申为像弦一样的细长、弯曲的东西。
如
“弦月”
,指月亮呈半圆形时,如同弦的形状。
《释名》:弦,半月之名也。
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
由于弓弦和乐器上的弦是相类似的,所以引申出弦乐乐器所有的弦。
《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后来由此又引申代指弦乐乐器。
《淮南子·原道训》:“建钟鼓,列管弦,席旃茵,傅旄象。”
“歌”
,形声字,常见于西周文献,但古文字资料中最早见于春秋时代。
在金文中,“歌”
写作“诃”
(诃),左部是“言”
,作形旁,表示与言语有关;右部的“可”
,为赞同、许可,于此作为不示义的声符,表示音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