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啊呀!”
捧灯猛然想起来,“爷,高亮危矣!”
赶紧把“以血引水”
之事的前因后果对刘鉴合盘托出――包括自己的撺掇和内疚,竟然也毫不隐瞒,完了还抹眼泪:“高亮要是有个好歹,真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了……”
此时刘鉴对王远华已经彻底消去了敌意,不再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他轻摇折扇,安慰捧灯说:“这‘以血引水’之法我也略知一二,确有凶险,但高亮只要照着吩咐做,进城前不回头,那就不会有性命之忧。”
捧灯着急地问:“他若是回头了呢?”
刘鉴皱着眉头掐指一算,恨恨地跺一下脚:“怕和他爹一样,也会遭逢水厄……我叫他逢五、逢十别出门上工,出了九月才能避过祸患。
今儿个正好九月二十,他本不该来呀,想是昨儿个折腾了一下午,这人忙得忘了日子。
不过,我看高亮并非夭折之相……”
转过头去问袁忠彻,袁忠彻也不禁一愣:“忘了他了。
他还没回来吗?”
众人匆匆赶回工曹衙门,询问宋礼,果然,竟然连宋礼也已经把高亮这档子事彻底给忘了。
于是宋礼立刻派人去西直门外探听高亮的下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转过头来发落那番僧,下令责打三十大板,训诫一番,然后把他赶出北京城去。
番僧摸着屁股,龇牙咧嘴、垂头丧气地被轰走了。
他此刻也知道自己受人所愚,差点就闹出乱子来,当下豪情全消,也不敢再在中国传教,一路向西,自回老家而去——万里迢迢的,他是否能走得到,回得去,那就没有人知道了。
基督教这次东传失败,要直到近一百五十年以后,耶稣会的方济各?沙勿略来到澳门,才重新开始在中国传教之路。
后话暂且不提。
刘鉴和袁忠彻等人就在工曹里用了午饭,他们一直心急火燎地等着高亮的消息。
高亮只是一介平民,大老爷们忙得把他给忘了,倒也在情理之中,可此刻既然想了起来,就不能再不顾他的死活了。
尤其捧灯还在那儿抹眼泪呢,刘鉴就更不能不管了。
几个人一直在工曹绕圈子,直到临近黄昏的时候,才终于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原来高亮出城引了水以后,被卖菜的老两口追打,一时慌乱,失足跌入高梁河中,淹了个半死。
还好他学过几天狗刨,好不容易爬上岸来,就继续梗着脖子朝城门里冲。
守门的兵丁一看,奔过来一个浑身透湿的家伙,也不说话,就要闯门――虽然高亮才刚出城时候不久,但没几个人还记得他的相貌穿着――于是吆喝一声,挺着枪上前拦截。
高亮赶紧高举起手里的腰牌。
兵丁们一看,这疯子举着块冬瓜皮这是要干嘛呀?原来高亮引水的时候,顺手就把工部的腰牌叼在嘴里,这一落水,一张嘴透气,腰牌早就随波逐流而去了,他迷迷糊糊的,摸着块脸上被扣的冬瓜皮,以为腰牌还在呢,见了兵就给举起来了。
当下士兵们一拥而上,抹肩头拢二背,就把高亮给捆上了,直接押去顺天府。
高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口,为了性命着想,紧咬牙关,问他什么他都不答,差点就在顺天府里挨了板子。
好在顺天府知府陈谔卧病在床,还没来得及审问,只是把他暂时拘押起来,宋礼的属官调查清楚前因后果,这才去把高亮给救了出来。
高亮回到了工曹,小书童捧灯破涕为笑,跑过去拉着高亮的手问个不停。
可是他越兴奋,越是喜欢咬文嚼字,高亮十句里听不懂一句,只好摸着后脑勺“嘿嘿”
地傻笑。
宋礼倒真的遵守承诺,当场写下一封书信,递去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介绍高亮当兵,还拍胸脯保证说:“本官帮你挑选好人家提亲,最晚一个月,让你洞房花烛便是。”
高亮大难不死,果然有了后福,立刻跪下来连磕响头。
就这样,天大的阴谋就此尘埃落定。
袁忠彻本就是私自跑来北京城的,现在身体也好利索了,事情也了了,于是当天就出城,自回南京不提。
刘鉴带着捧灯回柏林寺,路上绕去北新桥看了一眼,只见王远华仍在监督着兵丁、工匠锁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