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门阀士族并不可怕,让他们做官给他们荣耀也造不成什么威胁,让他们变地可怕的主要有三点:
一、土地封赏和兼并让门阀们围绕土地形成顽固的势力,然后他们继续用现有势力持续的兼并土地,形成恶性循环。
可以说只要不犯大错,就能让他们拥有屹立不倒的本钱;
二、家族观念逐渐强过国家概念,小集体的优越感让读书人不想着报效国家只想着光大门楣,以家族为单位肆意把持官爵形成垄断。
在他们的运作下井田制逐渐崩溃,孝廉举士也慢慢成了笑话;
三、多年的边境战乱和流民政策让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直属军队,最直接的就是张角起义,让地方势力从政治影响变成了直接的军事威胁。
这三点缺任何一点都不足为惧,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彻底的垄断,但偏偏大势所趋就让他们满足了。
大族们联合起来的力量很强大,导致汉末各割据势力都要依靠他们。
战争是颠覆秩序最直接的方式,曹操征战半生控制了军权,更是提拔了很多寒门子弟,但饶是这样仍旧没有摆脱士族的影响。
你告诉我,让你回到过去,你能解决这些事吗?”
我仔细想了一下说道:“不能。
每一个时期都有都有国家最大的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然要依靠士族,直到士族们变成最大的问题,这或许就是历史演变的必然性吧。”
“所以说啊,谁都不傻,可有什么办法呢?
曹操死后曹丕也急着想要摆脱士族控制,但他想要称帝却又不得不依靠士族,而他采纳的九品中正制,也算是一种妥协吧。
所谓九品官人法,只是把清议品评人才那一套搬到了选官制度,主要以家世和德才等项考察人才。
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及下下,这你都知道,朝廷根据中正做的这些评价来委任官职。
这样一来就给世家大族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可以合理地以权谋私。
但另一方面,大中正是由曹丕亲自指定,也就是说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提拔人才。
所以在初期曹丕确实提拔了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也能依靠大中正的位置来分化打压士族。
可谁让他太短命呢,士族们本来就互相联姻盘根错节,他死后朝臣们更加沆瀣一气了。
士族们利用中正大肆安插自己的子弟,最终彻底绝了寒门子弟的路。
因为是各州中正选拔人才供中央选择,所以后来各州也顺理成章因这一制度直接垄断了权利。
慢慢的选拔人才便只看家世了,所以流传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说,上品即是上上、上中二品,以下皆为下品。
后来曹爽统领天下兵马想要打压士族,可悲哀地发现偌大朝堂竟然无人可用……
朝堂上读圣贤书的儒生们个个嘴上说的好听,一到大事便都只想着家族。
反倒是何晏、夏侯玄这些谈玄的人,他们对礼教的批判成为了曹爽的突破口。
曹爽利用谈玄破格提拔自己想要的人才,这些人也愿意为了国家得罪士族,他们针对现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而且夏侯玄他们的谈玄之风也在渐渐松动着固有的家族观念。
他们当时提出了三个举措,一是削弱州中正,把选拔人才的权利收回到中央;二是裁撤郡一级建制,只留州县两级;三是阻止奢靡之风。
士族基本把持着各地方郡,致使很多国家政策根本实行不下去,而且郡官跟州官很多职权重复,冗余的官员只增长了士族的势力。
若是能打通郡这一关节,那各县人才便有了上升渠道,再加上削弱州中正,更可以有力打击士族对地方官职的垄断。
这一举措就像是捅了马蜂窝,大臣们要么据理力争要么装病潜伏,郭太后更是为了家族利益要求曹爽把权利还给小皇帝。
除了少数几人,各级官员没一个出力的,就是皇帝又有什么办法?
另外,曹爽他们太过天真了,没有分化击破,反而一出手就是无差别打击,引发了众怒。
更要命的是,他们明明得罪了天下的士族,可却仍旧优柔寡断……
他们既没有顺势而为,也没有杀伐果决,这就是谈玄之臣的通病吧。”
“是啊,谈玄就该远离朝堂,出仕就该为国尽忠,这本就是矛盾的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