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其中就包括林舟和徐森淼。
林舟压力不大,她靠实力说话,没指望特长加分,练琴练的很随意,纯属是为了给徐森淼搭个伴儿。
徐森淼的目的性则强一些,她偏科,虽然十拿九稳能上徐中,但最多是个择校生,正取生的称号就仿佛学校后门的蜂蜜小面包,挂在高处,总引得人够一够。
徐小为了升学率,下半学期特意给报了名的特长生们安排了课后辅导,别人放学回家,他们可以在学校多待一节课,跳舞的跳舞、练琴的练琴、还有说相声打快板的。
徐胜见徐森淼有出息,一早给闺女买了小提琴,他五大三粗一花臂大哥,只懂跑生意,干起精细活来笨手笨脚的,挑琴挑了大半个月,听各个琴行的老师傅讲了一通知识点,最后啥也没记住,脑子里还是只有那句老话——贵有贵的道理,买最贵的!
这事儿他没敢咨询周自行,他怕周自行一拍脑门,从墙上摘一把送过来。
徐胜心里没谱,但的确没看走眼,他买的这把琴极好,徐森淼去多媒体教室练习,老师们看见,总要围过来夸一夸。
然而徐森淼可以背着小提琴上学,林舟却没法把钢琴扛过来,于是结伴小队生平第一次解散,放学铃一响,林舟只能独自背着书包回家。
她不乐意,可是也没办法,徐中新政策一出,她爸妈也忙了起来,只有徐小肯给学生安排课后辅导,其他学校的学生只能自行找老师,周自行和林舒恩名声在外,日日课满,根本不着家。
徐森淼也不肯让她留下来等,放学后只有多媒体房开门,林舟没处做作业,只能在学校里闲逛,纯属浪费时间。
她俩家里离学校不远,过两个路口就到,只有一站地,等不到公交车溜达回去就行,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
徐小不准骑自行车,两个人又懒得等车,整日不是溜溜达达往家里走,就是踩着点、手拉着手往学校跑。
徐森淼赖床,闹钟叫不醒,每天早上都要林舟跑去喊,两个人手忙脚乱的往门外冲,徐奶奶就抓着小米粥守门,一人一碗,不喝完不准出门。
徐森淼踩着鞋,大呼小叫的干着急:“奶奶!
迟到了!”
徐奶奶不听那一套,门神似的往那一戳,絮絮叨叨的开始念:“你倒是起床哟,让睡觉不睡觉,让起床不起床,再喝一口!
剩碗底子啦——哎呦你俩慢点!”
林舟算过,如果没人挡路,一路狂奔,最快只要八分半,她俩就能从家里跑到教室。
然而没有徐森淼陪着聊天,这破路走不完了。
林舟背着死沉死沉的书包,踩了一圈翘了边的菱形砖,弄脏了新刷的小白鞋,足足磨蹭了半个小时才到家,刚一抬手徐奶奶就开了门:“唉哟快进来,可给我急的,今天怎么这么晚,老师压堂啦?做值日啦?哎?小淼呢?”
林舟摘下书包,嗯了一声:“小淼有加课,在学校练琴呢,待会儿就回来了。”
徐奶奶听她一说,眼神迷糊了一瞬,愣了两秒反应过来,拍了拍自己的脑门:“人老了,着脑袋就是个摆设,不中用,大糊涂了,小淼早上说过,你瞅瞅,我这一转眼就给忘了。”
林舟咽了一口绿豆汤,她温吞慢热,不爱和生人说话,但在熟人面前贯会撒娇扮甜,闻声立刻拖着长音哄:“才不糊涂呢,奶奶做的饭最好吃了。”
老人家爱听这个,笑完了眼,立刻端着锅又给她添了一碗炒饭,“喜欢就多吃点,奶奶就喜欢爱吃饭的孩子,小舟爱吃,一辈子来奶奶这儿吃。”
吃完饭,徐森淼还没回来,徐奶奶年纪大了,自以为身体硬朗,但有时候仰个头、起的急了,总要晕一会儿,最近更是忘事忘得厉害,时不时还会头疼。
林舟怕她累着,帮忙把碗刷了,等洗衣机甩完水,不肯让徐奶奶动手,自己去阳台把衣服晒了,挂床单时一低头,看见了迟迟未归的徐森淼。
同行的是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姜宁。
姜宁比她俩大一岁,她爸妈不知道听谁说晚上学对孩子好,幼儿园大班结束后又让姜宁上了一年学前班,这才从学姐变成了同级。
虽然在一个小区,但姜宁和她俩先前一直不太熟,五六岁时姜宁怕弄脏裙子,不肯和她俩乱跑,七八岁时又一放学就直奔少年宫,没空结交。
姜宁标生了一张准鹅蛋脸,杏眼高鼻,长相明媚,她自小学跳舞,四肢纤长,天鹅颈标准,在不知惊艳为何物的萝卜头年纪,已经美的出挑。
相比后来中学阶段的拘谨,当下“不成型的野猴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