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林舒恩对此表示,正常,她小时候也这样。
林舒恩小时候的玩伴学大提琴,气质优越,相貌更是优越,是他们那一届出名的大美女。
回想起来,那个年岁对早恋的管制还没有现在严苛,中学时期老有男生往前凑,规矩些的还好,只是往人家课桌里塞情书,不规矩的钟爱展示自己“男子气概”
,吃饱了撑得天天约架,打趴下的自动退出,赢了的就去堵人家家门。
林舒恩不堪同伴受扰,整日护送,巴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和对方黏在一起,因为和男生们对着干,中学阶段过得混乱异常。
林舟没想到她妈还有此等光辉往事,听了一会儿八卦的问:“那么好看吗?”
“好看的。”
林舒恩答的很快,没有半秒犹疑,“好看到一有人追她我就生气,我们班那些歪瓜裂枣都是不成型的野猴子,这哪儿能配得上的。”
“不成型的野猴子。”
林舟默念,又学到一句新鲜话,仰躺在沙发上问,“后来呢?”
“嗐,都是小时候的事儿了,这么多年,早没联系了。”
林舒恩摸摸林舟的头,若有所思道,“人生很长的,不同的阶段,总有不同的好朋友。”
道理轻飘飘一句话,说得轻巧,想要参透却并不容易,小学时代的最后一年,林舟依旧没有找到其他好朋友,也没少因为徐森淼的新朋友炸毛。
六年级开学,林舟如愿以偿的和徐森淼分到了一个班,徐森淼仍旧是课间操查量化的大班长,林舟依旧是往黑板上抄课程表的学习委员,毕业班的生活仿佛五年级的复制版,让林舟松了一口气。
不过能在升学考试面前松气,是有成绩傍身的好学生才有的特权,林舟排名稳定在班里前三,有恃无恐,闭着眼也能升徐中,有底气悠哉悠哉的享受最后的小学时光。
其他学生就没这个资本了。
林城远离华安市区,虽然说出去是一线城市,但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多老师少,排的上号的学校就那么几所。
最好的小学是徐阳小学,最好的中学是徐阳中学,最好的高中是徐阳高中。
在林城家长的心中,踏进徐高,就是半只脚进了大学,太远大的目标看不见摸不着,但徐高就在中心广场旁边,围墙不高,踮踮脚就能看见图书馆和实验楼。
耳朵被念出茧子的孩子们跟在身后,见大人们手一指,就明白爹妈的意思。
清华和北大还能二选一,但在林城,只有徐高,只有徐高。
不过对于小升初的学生来说,徐高还太远,摆在眼前的山是徐小对面的徐中,徐中这座山虽然没有徐高难翻,但依旧不好爬。
徐中是私立中学,凭借着每年可观的升学率,定了一条三优入学标准,想进徐中读书,小升初考试必须全科达到八十五,这一条原本能筛掉一大部分学生,但随着近些年总体成绩的提升,达到标准的学生人数,逐渐超过了教室的容量。
筛不掉学生就筛家长,林城人均收入没见增加,徐中的学费却连年起飞,终于在去年涨到一万二的高价后被教育局叫停了,一通喝茶开会开会喝茶后,今年出了个新政策:全科满九十五分入学的,算正取生,学费一万;全科满九十分入学的,算择校生,学费一万二。
至于只能达到八十五的......可以看看其他学校。
此消息一出,无论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是一片哀嚎,林舟和徐森淼点背,成了新政策的第一批小白鼠。
稳拿把攥的三优生们傻眼了,短暂的控诉和骂街后,纷纷被家长扔进了补习班,被划在九十分一栏的也没能幸免,纷纷挑灯夜战,朝着九十五分的方向前进。
多考五分,一年能省两千块呢,虽然补习费用远不止这个数,但是正取生和择校生不一样,家长心里明镜儿似的,学生们心里也有谱儿。
人生的第一枪就这样打响,平日里老师口中油盐不进的石头,都裂了缝,入了味。
教室里紧张的气氛弥漫,拎着棍子和男生打架的女生规矩了,没事就在操场上打滚的坏小子安分了,除了以林舟为首的少数派,大多数人,都开始挣扎着奔前程。
为了多考五分,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扎身补习班的,有参加奥数赛的,还有的捡起了当年被爹妈逼出来的兴趣爱好,琢磨着走特长生的路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