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瞪以发劳,眼睛瞪久了以后就产生疲劳,这是指的能见相。
则于虚空别见狂华,这是我们境界的所见相。
那么这个地方都是微细的第八识的三细。
那么真实表现出来色身的是下一段:复有一切狂乱非相,就是从第八识的三细,然后因缘成熟了,表现出来我们外在的受用,就是在虚空当中本来没有华,突然间我们眼睛有毛病,因为你一直看虚空看久了,突然间,诶!
感觉到虚空有一个如梦如幻的华出现,那我们的色身亦复如是。
佛陀引导我们怎么观察色身呢?
首先你告诉你自己:我们本来没有这个色身,后来在前生的某一生,突然间一念妄动,去造了某一种业,可能你造的是一个善业,你到了三宝的地方,突然间看到三宝的庄严,产生强大的布施持戒,诶!
你今生的色身特别的庄严美妙,你所受用的这些物质世界是如此的安乐美好,就是那一念的妄动。
那么你在某一生也可能是一念的妄动,是往邪恶的地方动,你今生的色身短命多病,受用的果报也特别的卑贱。
所以说,我们的色身是在过去生的某一生,遇到某一个环境,结果仁者心动,心动以后就创造一个业力,那么今生把它表现出来。
就好像:虚空本来没有一个华,结果突然间我们眼睛一瞪,诶!
华出来了,等到结束的时候,这个华又消失掉,这个就是我们对色身的观察。
所以如实空义——这个空观所观察的是心性的本体,是离一切相的。
但是假观所观察的是心性的作用,叫做循业发现,个人循业发现的。
我个人有一个小小的经验,跟大家报告一下——
我在讲《楞严经》的时候,有一天…我要回我的房间,结果我开门的时候,不小心,这个门撞到我的头,产生一个包。
那我就想:我这个头的包从什么地方来呢?你说,门给我这个包,不对!
这个门是个物质,它怎么可能把我头上的包创造出来呢?你说,我头上自己产生的,我头上也不可能有这个包啊。
那是从什么地方来?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我本来就没有这个包,但是门跟头碰撞的时候,我过去的某一个业力成熟了,就把这个包创造出来了。
那么我在承受业力的时候,这个业力慢慢慢慢就像放电一样,放消失了,诶!
这个包也不见了。
所以我们的色身是没头没尾的,生命是没头没尾的。
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它只就是在过程当中,因缘合和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当业力在释放的过程当中,它的确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
但是你问它从什么地方来?你问它将往哪里而去?如果你一定要问的话─
那它是从清净本然的空性而来,它也回到了清净本然的空性,所以说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如此而已!
你说你现在的色身:比方说我释净界,我几十年后,我往生了,那我这个色身跑哪里去了呢?就跑到本来无一物的地方去了。
它从本来无一物而来,它也回到了本来无一物而去了。
等待下一个业力的成熟,又创造一个因缘的假相,这就是我们对色身的观察,就是所谓的即空、即假、即中,即空就是说它本来没有;即假就是循业发现;它本来没有,但它就是因为因缘就有了。
这个就是我们对色身的理解,哦是这样子观察的。
我们不执着,但是也不排斥,因为我们要假借这个色身。
《楞严经》讲到五阴——
我们对五阴的态度,跟前面对妄想的态度是不同的。
我们前面对攀缘心是绝不留情,完全的破妄显真。
对五阴的话叫借假修真,你一定要跟你今生的生命沟通的,一个菩萨不能够对今生的身心世界是全面的拒绝,那你就是在修出离之法,不是修菩提法。
所以说,色身是暂时有,但是你好好的利用,它可以把你带回家的。
佛法的思想是这样:
我们从本来无一物,一念妄动离家出走了,你现在回家,你要循着你的老路回去。
你当初是怎么离家出走的,你现在还是根据这个路线回家,没有其它的路线,这叫就路还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