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在此前提下,鉴真和尚违反朝廷禁令,偷渡去了倭国,传授其重要技术,对倭人来说他是英雄,而对我华夏来说他是奸人。”
陈恪对鉴真和尚的定性让李仲文不忍,劝道:“鉴真和尚也许不是有意的。”
“他就是有意的...”
陈恪断然说道:“如大盛王朝没有禁令,他可能是无意的。”
“如他只带去了佛经,也可能是只想传播佛法。”
“但他带去《伤寒杂病论》等技术,就是损害我华夏的利益谄媚倭人,所以他就是奸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听说,有人竟将鉴真和尚作为英雄,岂不知‘敌之英雄、我之寇仇’的道理,我就想树立这种思维,纵然几百年了,我也要将他埋在粪坑里,以为后人鉴。”
他就要这么做,历史上的汉奸很多,中行说是第一个,可随着民族融合,教育意义并不大。
而对鉴真和尚就没这个顾虑了,倭寇就是华夏民族的死敌,就将鉴真和尚挂在耻辱架上吧。
这是陈恪无奈的选择,在大兴王朝这个时代只能这么做了,为了民族需要,那个倒霉对象只能是鉴真和尚了。
他对鉴真和尚没好感,将他作为奸人典型毫无心理负担。
按照他的计划,张午将一纸诉状递到兴国府衙,了解内情的包拯接过诉状,后面就是何潘仁出场了。
这位讼师无理说三分,有理就能超常发挥。
而陈恪就想让他超常发挥,先给鉴真和尚定性,然后算出经济赔偿金额,扬州大明寺必须倾家荡产。
后面就是向倭国讨要赔偿了,拿了华夏的东西必须吐出来,还要一加一的带利息。
这是一笔天价的赔偿,陈恪算不出具体金额,只想没钱时就去要点,也不多,两亿两白银而已。
他是这么算账的,而被银子所困扰的李祯,听到银子的消息两眼就发光,有银子可拿的主意就是好主意。
包拯倒不在意银子,他在意的是奸人,用一个死去多年的和尚做警示牌,包拯绝不犹豫。
于是这事就敲定了。
而张仲景的后代挺好找,有这么一个神光缠绕的祖先,后代子孙纵然不会天天挂在嘴上,也没一个会否认的。
于是这场让人惊诧万分的官司就出现了。
包拯接过诉状就立案,不到一个时辰就派出信使前往扬州府衙,要求扬州府衙协助调查本案。
而最无辜的就是大明寺的和尚,躺着都中枪。
这是没办法的事,鉴真和尚没后代,只能找他们赔偿了。
确定这件事时陈恪异想天开,“如鉴真和尚在日本有后代呢?”
“真有吗?”
李祯好奇。
包拯立刻阻止,“我们不能这么想,如大明寺的僧人这么想,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包拯够阴的。
但这事跟陈恪没关系了,他是出个主意就没影,这是包拯的事,他出任监察使,也是他的事。
陈恪想的事一向都这么美好。
可高适却提醒他,“我听说,这几天石立与那两个倭人走的很近,你要及时阻止。”
高适提醒他,可他为何要阻止?兴京有两个倭人,又有三个西方的神甫,他们五个要是遇到一起会怎样?
陈恪的好奇心一向很重。
喜欢晴阳照行旅请大家收藏:()晴阳照行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