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消息传上来,全朝默然,建平帝在乾清宫发了顿脾气,更是让人忌讳莫深。
隔了两日,建平帝下旨让两淮盐政及盐运司上书自述,看到底是何等原因竟让往年能达到千万两之巨的盐课,跌至三四百万两,甚至还有下跌的趋势,难道大周的百姓现在都不吃盐了?
这叱责太过严厉,竟让百官都不敢与之辩解。
而巡盐御史顾碧昌,以及新上任不久的盐运使贺纶,磨蹭了数十日,自述的奏章才接连至京。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两份奏章上。
第44章
建平帝在早朝的时候,让人把顾碧昌和贺纶的自述奏章,当着文武百官念了。
两人的奏章说的很中规中矩,也都阐述着一件事,官盐滞销的原因是因为私盐泛滥。
私盐泛滥已是件老生常谈的事,朝廷对于打击私盐十分严厉,一旦被抓获,就是砍头的下场。
且对于缉私方面,也是要人给人,要银子给银子。
可年年私盐都在泛滥,盐课每年持续下跌,与全盛之期相差岂止一倍。
从户部的黄册来看,大周朝的人口是持续增长的,难道多出的这些人都不吃盐?不吃盐,还能活吗?
所以事情又回归到起点,为何官盐会滞销。
其实满朝文武谁不知为何官盐会滞销,会滞销不外乎两点,私盐泛滥,官盐价格太高。
可官盐价格为何会高?
以建平十年为例,每引盐约400斤,一引官盐市面售价约8两银不等。
可实际上盐从盐产地购入,却不过仅仅600文到700文之间,这是盐场场商购入的价格。
场商购入盐,转手以不到二两的价格卖出,这其间有一两多,场商需要支付劳力,存储、运输,盐课等费用,其实算起来,场商的利润并不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再之后是运商,也就是真正意义拥有盐引的盐商。
他们以二两不到的价格购入盐,转手以八两左右的价格卖出,这其间有近六两银子需要支付引价、运输、人工劳力、正杂课银,以及给当地官府的办公孝敬,及朝廷的报效捐输等等诸多费用。
这么算下来,盐商的利润也不高,反正是绝对达不到高达数倍的地步。
其实盐这东西,从古至今都掌握在朝廷手里,如果想算清这本账,并不是算不清楚,可问题是没办法算清楚。
于官来说,盐商每年各个衙门孝敬的办公银并不少,足够堵住他们的嘴。
而沿途各个关卡抽检,哪一处盐商没有孝敬?
而于朝廷而言,世人都知盐商之富,富甲天下,扬州盐商之富,更是富可敌国。
所以每年朝廷但凡哪处打仗,哪处闹饥荒,更甚至宫里要修宫殿了,建平帝要南巡了,都会让盐商报效捐输,历年下来竟达到几千万两之巨。
这一切朝廷清楚,内阁清楚,百官清楚,建平帝更清楚。
所以算到最后,只会算到自己头上来,所以人人缄默。
而人人缄默的结果,就是官盐的价格持续升高,百姓吃不起官盐,只能吃私盐,于是私盐泛滥。
什么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仅一人之因。
这样的情况,注定在朝会上议不出个什么结果来,事实上每次朝廷议关于盐课之类的事,总是这么无疾而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