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这些药物能够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屏障,防止胃酸、胃蛋白酶以及其他刺激性物质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促进胃黏膜的修复与愈合。
果胶铋在酸性环境下可形成稳定的凝胶,覆盖在溃疡面或糜烂面上,起到隔离和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硫糖铝能与胃蛋白酶结合,抑制其活性,且能与胃黏膜的黏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
胃黏膜保护药物一般为口服,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效果较好,可与抑酸药物联合使用,增强治疗效果。
五、中医治疗
(一)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经络气血运行,达到缓解胃痉挛的目的。
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内关、中脘、梁丘等。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功效;内关可宽胸理气、和胃止痛;中脘为胃之募穴,是治疗胃脘疾病的重要穴位;梁丘是胃经的郄穴,善于治疗急性胃脘痛。
针刺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留针一段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许多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胃痉挛疼痛能够得到明显缓解,且针灸治疗相对安全,副作用较小,但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操作。
(二)推拿按摩
1.腹部按摩
患者可仰卧位,按摩者将双手搓热后,放在患者腹部,以肚脐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日可进行多次。
这种按摩方法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部血液循环,缓解胃痉挛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按摩过程中可适当增加一些揉法、按法,如按揉中脘、天枢等穴位,增强按摩效果。
2.穴位点按
除了腹部穴位外,还可点按合谷、足三里等穴位。
合谷穴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点按合谷穴对缓解疼痛有一定帮助。
按摩者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每个穴位点按1-2分钟,交替进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中药治疗
1.辨证论治
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分型,常见的证型有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脾胃虚寒等。
对于寒邪客胃型,治以散寒止痛,常用良附丸加减;饮食停滞型则以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为主,可选用保和丸;肝气犯胃型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法,如柴胡疏肝散;脾胃虚寒型予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常用黄芪建中汤等。
通过精准的辨证论治,使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个体化治疗,能够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减少胃痉挛的发作。
2.中成药
如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等。
气滞胃痛颗粒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等症状;胃苏颗粒能理气消胀、和胃止痛,对于胃脘胀痛、窜及两胁等有较好疗效。
中成药服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但在使用时也需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合理选用,避免盲目用药。
六、其他辅助治疗
(一)心理治疗
对于因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导致胃痉挛发作频繁的患者,心理治疗尤为重要。
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认识到情绪与胃部症状之间的关系,调整不良认知模式,改变应对压力的方式。
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冥想等,能够减轻患者的身体紧张程度,缓解焦虑情绪,从而减少胃痉挛的发作。
例如,患者在工作压力大时,通过每天进行15-20分钟的深呼吸训练或冥想练习,可有效预防胃痉挛的发生。
(二)物理治疗
1.中频电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