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听完福晋这一番话,胤禛可谓是醍醐灌顶;是啊,他怎么只知道一贯硬来,适当在汗阿玛面前示弱,还能降低汗阿玛对他的疑心;他如今已经有弘晖在汗阿玛面前,汗阿玛就是忽略谁也不会忽略他啊,再想想弘晖平日那套做法,他也可以学上一两分应对老爷子。
在朝堂行走这些年,胤禛自然知道汗阿玛对太子和老大的容忍已经快要到极限了,真到了忍不住的时候,也许老爷子会做出惊世骇俗的决定;但老爷子又是个多疑的,这个时候他越低敛越安稳。
越想越明白福晋说的才是对的,胤禛郑重与福晋道谢,涂一一并没有居功,只说这也是她管理府中庶务时的感想;在府里后院,她这个福晋就是掌权者,她对于其他女人和下人的心思都要揣摩明白,这才与胤禛说起这些。
说完正事,又说起几个孩子的事情;有涂一一的暗中照顾,弘昀并没有如剧情中那般早夭,反倒是身子结实,如今也在宫里学习,但他是住在阿哥所的,与弘晖住在一个院子,有弘晖照顾,倒是没什么问题。
且弘昀也没有受到李氏的影响,对弘晖这个照顾他不少的大哥很是亲近;他尤其佩服自家大哥的本事,实在是太厉害了,难怪大哥能被汗玛法看重,弘昀恨不能时时跟着大哥,也能学一点大哥的能耐。
大格格已经记在武氏的名下,自然也对武氏很亲近,对涂一一这个嫡额娘更是尊敬,便是涂一一广济堂的诸多杂事也有大格格主动帮忙。
如今的大格格才真正明白当初嫡额娘的苦心,她的亲额娘确实眼界太低;当初阿玛亲自定下将她与弘昀记在武氏和宋氏的名下,她额娘李氏不敢质疑阿玛的决定,只能私下在两个孩子面前发泄,当时对着大格格不知说了多少难听话,若不是嫡额娘看不惯呵斥了她,只怕还会变本加厉。
现在大格格已经过了十二岁,她的亲额娘李氏果然如同当初嫡额娘预料的那般,打起了大格格婚事的主意;她当然不敢在胤禛和涂一一面前说,只是借机在大格格面前说起母族的难处,又说她的母族有与大格格年纪相当的表哥,这人是多么的上进·····
面对这样的亲娘,大格格实在是无语了;便是她再不通世事,也知道大清的公主和郡主的婚事都是由皇上做主的,就连自己的阿玛也只是能争取几分;她的亲额娘倒是敢想,想让自己这个皇子的女儿下嫁到一个四品文官之家,还是汉军旗的出身,也不想想李家敢不敢结这个亲。
后来还是涂一一与大格格说了几句,说她与贝勒爷的意思是要将大格格留到十八岁之后再出嫁,那时大格格也算真正长大了,便是生孩子也能少了几分危险;大格格也明白嫡额娘没说的意思,就是那时候她的阿玛想必也能封王了,她能挑选的人家将会更多。
正是明白了阿玛和嫡额娘的苦心,大格格才能越发看明白亲额娘的急切,更觉得她实在是有些自私了,只想着母族,竟是连她这个女儿都不顾及了;经此之后,大格格逐渐疏远亲额娘,再不会因为心里的那点惦念而心软,但还是会按时去给李氏请安。
这两年跟着嫡额娘经营广济堂的事务,也时常见到太后等人,大格格的眼界自然也开阔了不少,才知道女子确实不能自己把自己困在后院。
弘时如今也有三岁了,一直养在李氏的院子里,现在李氏名下只有这一个孩子了,自然看顾的万分小心,这个孩子也很壮实,根本不用涂一一这个嫡福晋分神照看,也算省心。
这几年后院其他女人并没有再生出子嗣,按理说钮祜禄氏那样好生养的身体,且她也算得宠,但就是没有子嗣的消息,大抵是她只有生一个儿子的命?
因为弘昀没有早夭,现在的四贝勒府有三个阿哥,一个格格,倒也不算子嗣单薄;且胤禛如今才二十九岁,且他这几年又忙着差事,还要应对太子和老大的打压,确实也没有多少精力放在后院。
那一日夫妻谈话之后,胤禛按照福晋说的,越发的低调内敛,也有被太子打压得过于疲累时在康熙面前不着痕迹表露了为难,倒是得了康熙几句赞赏;说他办差勤勉,对兄弟也极为友爱,懂得避让,除了口头夸赞,康熙难得给这个儿子又赏了一个园子,就在畅春园附近,也就是圆明园,被胤禛用来种了不少农作物,还养了几只他喜欢的狗。
真正沉寂下来之后,胤禛才发现其中的好处,种田确实是一种难得的涤荡心间郁气的好方法;就是在面对太子和老大的咄咄逼人之时,胤禛反倒更平和宽容,直把太子和老大搞得无所适从,两个人的出招就如同打在棉花上,还让老四在汗阿玛面前显得更有气度和心胸,这两人的烦闷就不必说了。
更为郁闷的是老八胤禩,他现在已经完全相信玉氏说的了,只看老四在太子和老大两方的针对下都能从容而退,这难道还不能证明老四的能耐?
只有老四也就罢了,偏偏他还有一个极为出色的嫡长子弘晖和嫡福晋;弘晖在老爷子跟前的优待半分没减,听说已经能帮着老爷子处理政务了;四福晋更厉害,也不知怎么的就说动了老爷子,还拉了太后和苏麻喇姑一起开了广济堂,这两年因为广济堂,多少百姓赞誉太后和四福晋等人,这对老四来说是多么大的助力。
再想想自己的福晋,到现在还进不了宫就不说了,在府里与侧福晋和玉氏一再争锋相对,害得侧福晋和玉氏先后落胎;若不是怕被老爷子发现,胤禩是真的对福晋起了杀心的,不能动郭络罗氏,胤禩就发狠收拾了她手里安亲王留给她的势力,总算让她消停了一点。
对于现在的胤禩来说,最为着急的并不是子嗣的问题,而是他已经从玉氏那里听说了明年就是一废太子的时机,若是此时还不能拉倒老四,等到太子和老大先后倒了之后,他更没有把握争过老四了。
最让胤禩烦闷的就是他手里还缺银子,没有银子拿什么拉拢和收买官员支持他;虽然玉氏与他说了不需要他拉拢朝臣,他最需要做的就是如老四那般隐藏锋芒,玉氏说不争就是争,这才是老爷子喜欢看到的。
可胤禩怎么能坐得住,他不像老四那般有运气,即便老四不争,可他的嫡长子和嫡福晋随时在老爷子和太后跟前刷存在感,谁能忽略了老四?
他这里呢,子嗣如今还没有消息,福晋更是指望不上,能不给他拖后腿就不错了,当然得全凭他自己筹谋了。
胤禩不是没想过继续亲近老九和老十,怎奈这两人如今也不知怎么回事,竟然记恨郭络罗氏那次呵斥九福晋和十福晋的事情,一点不给胤禩卖面子,对他很是疏离;无论胤禩怎么拉进关系,那两人就是不买账,恨不能躲着他走。
这让胤禩怎么舒服,想想原来的老九和老十,那就是他的跟屁虫,他胤禩说往东,两人绝不会往西;且玉氏还说过,老九赚银子的能耐一绝,用好了那就是他胤禩的钱袋子。
胤禩确实见识了老九钱袋子的能力,这几年老九给国库赚回多少银子,就是老九和老十自己手里也有不少;可他只能看着,这些银子他就是用不到一分;这让胤禩如何能忍,若是没有弘晖这个意外,老九和老十赚回来的银子可都是他老八的。
现在他不只没了老九和老十两个助力,偏这两人还都与弘晖亲近,间接的不就是老四的助力了么;再想想九福晋和十福晋如今也是唯四福晋马首是瞻,胤禩就更想弄死郭络罗氏了,若不是她那次犯蠢,他何至于损失这样大的两个助力?
一时间也想不到扭转局势的办法,胤禩只能把气都撒在福晋身上,勒令府里的人苛待郭络罗氏,再有侧福晋和玉氏的落井下石,郭络罗氏的日子真是水深火热。
转眼就是康熙四十七年,刚入夏,京城里就格外炎热,这样的天气下,人心更是浮躁。
康熙巡幸塞外时,如原历史那般点了太子等人伴驾;其实太子后院也有穿越来的女子,他自然听了建议,在春日就上了告病折子,想着避免这一次的塞外巡幸;怎奈小世界天道虽然弱势,但还是尽力维护秩序,而康熙也不知怎么想的,说今年天气炎热,太子在京城养病反倒不适宜,不如一起去塞外走走,说不得就好利索了。
太子还能怎么办,无论他有多少借口,都不敢违抗老爷子的旨意,只能伴驾随行,在心里一再提醒自己要小心行事。
胤禛也察觉到此次的塞外巡幸不寻常,与涂一一商量过后,留她在府里坐镇,只有他自己与弘晖父子两人随行,就连府里的女人也一个都没带,涂一一自然也乐得清净,只叮嘱父子两人万事小心。
之后的事情就如历史上记载的那般,无论太子怎样小心,该与他牵连的事情还是牵连到了,康熙废太子的圣旨很快传回京城;随之而来的就是胤禛护着太子和老十三先行回京,将两人分别关押,等着康熙回京后处置。
这样的大事发生,胤禛索性留宿在衙门里,涂一一怕太后心里难过,日日进宫开导;至于府里后院的女人,都不用涂一一再关照,个个如鹌鹑般缩在院子里。
紧接着就是康熙回京病倒,然后是三阿哥胤祉在康熙面前告发老大,说他魇镇太子,太子又痛哭流涕为自己开脱·······
最后就如同原历史那般,太子被废成定局,大阿哥也被圈禁在府邸,三阿哥被申斥禁足在府中反省;唯一与原来不同的是老十三胤祥因为有弘晖的提醒,虽然也同胤禛一起力保太子,但因为行之有度并没有惹怒康熙,也算是一件幸事。
在这样波澜乍起的一年,京城所有人恨不能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战战兢兢过了很长时间,转眼就是康熙四十八年。
这一年,康熙封赏了几个儿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都封了亲王,封号如历史上记载的那般;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都封了郡王,老十三和老十四封了贝勒;只有老八,大抵是因为当初八福晋的那件事,还有老八牵扯在老大阵营里的原因,并没有晋封郡王,还是一个贝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