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几人面面相觑,之后同时看着崔琰,等着他这个家主决定。
崔琰这才说起自己的想法,他是崔家在老爷子回来之前唯一想到要为女帝效力的,早在心中琢磨过该如何效力,便说了自己想好的;女帝的新政令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两月后的科考,如今钺朝新建,不缺武将,最缺的是文官,毕竟女帝已经处决了不少原来荣朝的贪官污吏。
而女帝虽然是以武起势,但她颁布的科考细则却又面面俱到,可见女帝已经胸有成竹,唯有一点为难的,大抵就是没有真正能在儒生中一呼百应的大儒作为主考官;北州崔氏立家之根本就是在儒生中的地位,既然崔氏想效力于女帝,此时便是最好时机,崔氏可自荐做首次科考的主考官,既能号召天下儒生与学子来钺朝参加科考,又能为女帝分忧。
只要女帝看到崔氏对天下儒生和学子的影响,只要崔氏族人尽心办事,想来女帝也会优待崔氏一二,保全家族是基本;而只要崔氏做了科考的主考官,那些通过科考进入朝堂的学子们也会尊崔氏为师长,影响力可见一斑。
再有崔氏子弟通过科考进入朝堂,互为倚助,只要崔氏不生僭越之心与僭越之举,更上层楼是必然发展。
至于其他世家的笑话,根本不必理会;但凡传承几百上千年的世家,哪一个又不曾审时度势,只要家族能绵延不绝,这些笑话又能算什么;何况如今的形势,其他世家有没有机会再笑话崔氏都说不准,说不定他们也会在形势危急时想方设法投诚女帝,那时能不能保全家族都是未知,哪来的心思与脸面笑话别家。
崔琰的话音落,老爷子淡淡颔首,果然是他精心教导出来的家主,晓得大局胜过脸面。
见老爷子没有说话,崔琰知道自己的想法恐怕也是老爷子的心思,幸而他也算了解老爷子,在老爷子心中,任何事情都大不过北州崔氏的传承,只要能传承家族,便是折些脸面又如何;就如当初老爷子没有拒绝荣朝的招揽一样,不过是老爷子掌控族人更严苛,看的也更明白,崔氏才没有参与进世家弄权祸民的漩涡中。
二房的崔衡忍不住补充,道崔七郎那日看过女帝登基后便念念不忘,又见阎家的阎阙得女帝珍重,不免也起了妄想;崔衡道既然崔氏要效力于女帝,不如也满足七郎的心思,以七郎的容貌与学识,想来也能压过阎阙的宠爱;这样前朝后宫互为犄角,崔氏更能屹立不倒,没见阎家不过一商户,如今三个郎君都官居要职,还得了安国公的爵位,谁知道是不是因为女帝对阎阙的偏爱。
还没等老爷子表态,崔琰就摇头否决了;那日女帝登基时能允阎阙并肩同行,甚至在宫宴上与阎阙这个皇夫并坐龙椅,就能看出女帝对阎阙不只是珍重,更有尊重;其他人根本取代不了阎阙在女帝心中的分量,更何况阎家能得到现在的一切,可不仅仅是因为阎阙,更多的是阎家奉上的家财,还有阎阔与阎阑两个郎君本身就辅佐女帝多时。
再则,北州崔氏向来是清流世家,如何能选郎君入女帝后宫,这样与东州裴氏又有何异,不见现在世人都在私下唾弃裴氏女祸乱后宫?
崔衡还想说话,被老爷子眼风扫过,只好讪讪住嘴。
老爷子神色肃然:“尔等当知与时俱进,更要明哲保身;有些事可为,有些事崔氏族人绝不可为,莫坠了我北州崔氏的清名!”
几人恭敬应诺,最后商定次日崔琰就请见女帝,自荐为科考效力,并由老爷子出山任主考官,想来女帝不会拒绝此等好事。
事实确如崔琰所想,他去请见时,并未见到女帝,是丞相李青见的他,道女帝大婚休朝三日,这三日女帝都陪着皇夫阎阙,据说还要陪着皇夫回安国公府省亲,政务便由李青看着处置;等崔琰说明来意,李青当即笑着点头,说这样的好事无需上奏陛下,他可以全权处置,便依着崔琰的提议行事即可。
崔琰还有些意外,他以为钺朝新立,所有大事都要经过女帝认可才能实行;李青本就出身西州李氏,虽然与家族有芥蒂,却并不会敌视所有世家,且他早便听闻过北州崔氏,对崔氏行事颇有好感;因而他也明白告诉崔琰女帝的态度,新政是于世家不利,但并不会针对所有世家,端看这些世家如何选择了,当然,那些弄权祸民的就不好说了。
还有崔琰对女帝的疑问,李青也与他解释了,说陛下是一位明主,她并不恋栈权位,凡是陛下认可的官员,陛下都给了很大的权柄;之后李青又笑道,也只有陛下这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步,因为她深知这些人对她的忠心与忠义,她也能掌控这些官员,所以才敢这样痛快放权。
这需要对自己有极大的自信,同时她必须有足够的能力、胸襟、气度,否则迟早会有君臣猜疑;而现在的女帝就具备这些,且她还按照这样的要求来教导太子,太子也颇有陛下的风仪。
他这话就差明示崔琰了,如今的陛下是位明君,陛下还这样年轻,将来的作为必然不只如此;而作为下一任储君的太子殿下,也有陛下这般的气度,说明钺朝来日可期,崔氏若想效力于陛下,就趁此机会好好把握,只要崔氏忠心不变,再延续个上百年不成问题。
崔琰忙着点头,并一再道谢,他能这样提点。
临出门时,李青又给崔琰递过几张纸,让他回去先清理门户才是,否则陛下便是任用崔氏,恐怕也不会全然信任;崔琰还有些不明白,待回到马车里展开细看,生生出了一身冷汗;上面记载的全是崔氏子弟的恶行,有的崔琰听过,有的他都没有听到半点风声,等回到府里让亲随按着单子去查实之后,更是惊恐难安。
等他见了老爷子详禀之后,老爷子先是凝眉思索,之后才慨然长叹,道这是女帝给崔氏的机会,若不能清理这些人,崔氏确实不能为女帝所用;父子俩商议完处置办法之后,一时相顾无言,心里都是对女帝的忌惮与敬佩。
难怪她方打下半壁江山就敢称帝,还敢不顾世俗旧制施行新政,她手里的情报实在骇人听闻,再加上她麾下的铁血军队,中州那些世家与王室怎堪与她相比?
默然良久,老爷子才语重心长道:“既有明主临世,北州崔氏也择了明主效力,那就不必再顾忌其他,只忠于明主便是。”
崔琰沉默点头,已经到了这一步,自然只能如此;不说女帝的其他能耐,只看这纸上记录的,有几个人勾连东州裴氏与王族,他这个家主竟然毫无所觉;若不是这次女帝提醒,只怕崔氏之后真会被清算,那时才真正毫无挽救之力。
老爷子说的对,这是女帝给的机会,她想看看崔氏有没有决心整顿家族,能不能达到她用人的标准;若崔氏做到了,不只翦除了家族隐患,也是对女帝的一种表态,崔氏愿意断臂求生;而经此之后的崔氏自然能被女帝放心启用,于崔氏来说也是只有益处,端看崔氏舍不舍得罢了。
父子俩相视一眼,老爷子睿智了一辈子的眼中如今更见光彩,可见他已定了主意;崔琰也明白了阿父的意思,沉声道他会尽快办好此事,绝不会令家族陷于囹圄。
等到崔琰平定了崔氏族内,再次请见时,得到了女帝的召见;与女帝畅谈一个时辰之后,崔琰更是心悦诚服,满面春风离开王宫,回家后给老爷子奉上女帝恩赏的养荣丸,说是可保老爷子十几年的长寿,老爷子当即变色,神态更加恭谨。
至此,四大世家之一的北州崔氏正式投诚涂一一,举家族之力为钺朝拉拢天下儒生与学子;并在之后家族很多子弟通过科考入仕,为钺朝的强盛鞠躬尽瘁,北州崔氏也成为唯一在钺朝屹立不倒的世家。
对于涂一一来说,北州崔氏的投诚就如及时雨,大大缓解了钺朝缺少文官的压力,她自然也对崔氏优待几分。
大婚三日后恢复早朝,也是钺朝建国后的第一次早朝,涂一一高坐龙椅之上,太子涂山钺在她左下方,还是一个不足八岁的小少年,为了他的身体着想,她特意给设了座椅,允他坐着听政;而阎阙这个皇夫,在前朝就只是户部尚书,因而他与群臣都站在大殿上。
因在登基大典时已经颁布过新政令,今日的早朝自然是围绕这些政令如何实施进行,大殿内的气氛可谓是热闹非凡,朝臣们各抒己见,很快便能达成统一意见;临下朝时,有人提出现在钺朝气势正盛,谏议可趁势出兵攻打其他三州之地。
阎阙与阎阔当先反对,之后是李青几人,也不赞成当下出兵;听完几人的言论后,武将里走出几人,他们是支持出兵的。
两方争论不休,但不管他们如何争论,并没有以阎阙身为皇夫不能议政而针对他,涂一一暗自点头,看来她这些朝臣们还知晓她的意思。
淡然摆手,大殿内的争论立即停下,众人都等着陛下训诫。
“众卿的意思朕都听到了,朕的态度便是当下不出兵。”
“朕希望众卿都能记住,朕建立大钺并不只是为了这至尊之位;如今大钺刚经历战火,正是需要恢复民生之时,只有大钺子民过上温饱无忧的日子,方不负朕建立大钺的初心;且我们还将面对荣朝的反击,主动不如被动,我们以逸待劳得到的益处更多。”
“众卿细想,若我们此时不管后方子民的死活冒然出兵,便是攻下这整个天下,得到的也不过是一片贫瘠之地,我们又与其他王朝有何区别?”
“户部尚书阎阙说的对,如今虽然因为各豪族富户的依附国库尚算充盈,但之后呢?等到我们穷兵黩武征战几年,百姓穷困没有税收,大钺将何以为继?”
“圣人言百姓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钺当先要解决的就是让大钺百姓富足起来,民富则国强,那时自然会以最少的损失攻下这天下;只要荣朝的百姓看到大钺的百姓日子过得好,我们不愁大事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