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没错,为了节省启动资金,也是因为缺工业券,宋书玉干脆搞了个携缝纫机上岗的规定。
凡是红云大队的社员,只要家里有缝纫机,本人又会踩缝纫机做衣服,就可以携带家里的缝纫机成为服装厂的正式员工。
至于缝纫机,算厂子里租大家的,每个月给两块钱的使用费。
这样一来,各种试图走后门找关系的也没话说了,谁让自己家里没有缝纫机,谁让自己不会裁缝呢?
开工第一天,除了生产,中午时宋书玉还公布了每个人工资。
除了谢铮他们三名技术员工资是固定的,其他人都有绩效考核,考核完成才能拿奖金,不然就只能拿每个月六块钱的基本工资。
而奖金设置了好几个等级,最少每个月能拿两块钱的奖金,最多的能拿二十块,是工资的三倍多。
这主要是为了挑起大家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吃大锅饭,混日子的行为。
现在无论是生产队,还是国营工厂,吃大锅饭,混日子的现象都极为严重,浪费也很严重,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这从后来包产到户,粮食产量一下子提高一大截就能知道。
地还是那些地,种地的人也没变,甚至种地的方式、用的化肥种子还是那些,为何差别却这么大呢?
说到底还是干得再认真仔细,自己也只能拿那么多。
甚至因为干得慢,别人撒了两亩地种子,你才撒一亩,工分还要比别人少好几分。
他们服装厂本来就底子弱,没任何基础,更不能浪费和混日子,所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厂子的利益跟每个人挂钩,这样才能将服装厂做大做强。
服装厂投入生产后,除了机器偶尔出现故障,一切运转顺利。
到五月中旬,厂子里已经累计生产了上千件衣服,都是夏天人们比较喜欢的背心、短袖、短裤、长裤、衬衣等等,还有少量的裙子。
为了快速回笼资金,保证服装厂的正式运转,宋书玉将收购棉花的六人分成了两组,其中四人转为销售组,两两一组,出去卖衣服。
现在衣服还不多,在全县的公社集市上摆地摊就足以消化这批衣服了。
夏天的衣服薄,费的布料少,因此价格也相对比较便宜,背心一块多,短裤也一两块,短袖两三块,衬衣和长裤三四块不等。
而且款式多样,颜色也多了浅棕、浅黄、桃红等几个相对比较亮一些的颜色,最重要的是不要票,价格还比供销社百货大楼差不多的衣服便宜几毛。
所以这些衣服一经推出后,很快就在各公社获得好评,销量非常好,几天就把一千多件衣服全卖光了。
服装厂的职工们乐坏了,纷纷给宋书玉提议:“厂长,咱们扩大规模,多生产一些衣服吧,好些人问咱们什么时候再去摆摊呢。”
宋书玉也想,可现实不允许啊。
她无奈地看着大家:“仓库里还有多少棉花你们都知道,咱们现在的产量只有这么大,要想扩大规模,得等新的棉花出来才行。
大家不要急,现在天气热,先干着,等过段时间再说。”
这倒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收棉花太迟了,所以总共也没收到太多棉花,能做的衣服自然有限。
不过好在转眼就要进入六月了,等七月后地里的棉花渐渐就可以收获了,到时候扩产的机会不就来了?
想到这里,大家的兴致又高昂了起来。
一转眼,就到了六月。
六月初六,发了五月的工资。
初五开的工,也就是说上个月有四天没上班,但到发工资的时候,最少的也拿了十一块,最多的是一个销售员,拿了十八块。
他一个人的销量是其他三人的总和,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