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怎么说呢,我们的袁大师既然接受了张东荪的邀请,成为了中国公学的经济学系教授。
那么他现在就带有那么一点研究系的色彩了。
当然啦,他能不能成为研究系的政治成员,那就要看研究系容不容得下他这尊大佛了。
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急匆匆地踏进了《晨报》报社,冲到了主编办公室的门口就急不可耐地用拳头砸起门来了。
“哐、哐、哐!”
“在君先生,你在吗?”
“哐、哐、哐!”
只听里面有人用一口南方味道的官话不高兴地问道:“谁啊?”
“在君先生,是我啊,孙伏园。”
孙伏园(1894年-1966年),了解一点中国近代文学史的话,这个名字应该也是挺耳熟的。
他和周氏兄弟是绍兴同乡,也是鲁迅最有名的学生之一。
1918年他经周作人介绍,与其弟孙福熙一起到北京大学旁听,第二年转为正式生。
1919年,他在《国民公报》副刊当了编辑。
同年,《国民公报》因刊登揭露段祺瑞政府丑闻被查封后,孙伏园转入《晨报》当记者。
1920年,他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共同发起着名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
到了今年10月份,他会出任《晨报》副刊编辑,后来就人称“副刊大王“。
鲁迅名作《阿Q正传》即在该报首次连续发表。
“吱呀。”
房门被一位三十五六岁,面目清秀,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中年人打了开来。
这位自然就是在君先生。
他也是一位名人呐,姓丁名文江,江苏泰兴人。
丁文江(1887年-1936年),这位仁兄经历非常丰富,就不细说了。
不过他最着名的身份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
他也是研究系的重要成员,是梁启超旅欧的六位随员之一。
而且谁说地质学家就不能当报纸主编呢,丁文江后来还创办了两份重要杂志,一份是1922年的《努力周刊》,一份是1932年的《独立评论》。
他如今在北京就是一边创立中国地质调查所,一边当《晨报》的代理主编。
“养泉啊(孙伏园的字),看看你,这满头大汗的。
你这么着急是干嘛呢……”
浑身汗水淋漓的孙伏园随手擦了一把汗,就掏出一张湿哒哒的稿纸道:“在君先生,大新闻啊大新闻。
我刚从外交部得到的消息!”
“哦,我来看看……”
丁文江接过一看不由得悚然动容道,“竟有其事?!”
“是啊是啊,我一开始也不敢相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