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在后来的抗旱中,他们就测量大堤的高度,计算工程量,争取在这中间学到数学知识。
又比如到机械厂了解机床的工作原理,尽量把数学知识用上,还有在军训时学习射击的原理。
所谓的学化学也是研究怎么做出化肥。
……
只不过实际应用中的题目都是非常简单的,大家学起来就觉得很容易。
学得容易的结果就是自信心很高,而联系实际的结果是对知识非常感兴趣。
方立安打从心底里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很赞。
结果却发现,书本上稍微难点的课后习题,她大哥都做不出来。
所以只能说,这样的学习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应试教育。
但是话说回来,这个年代并不看重考试成绩。
虽然也有考试,但大家可以互相抄,这是M主席说的——学生自己不会做可以抄别人,在做题时也可以相互商量。
考试有分数,但不起作用,因为不存在留级问题,也没有升学问题,也没有高考。
学生中有好的和差的,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只是一个方面差,但并不是主要的。
因为这时候强调又红又专,只红不专不行,只专不红更是走白专道路,也不行。
但显然,红比专更重要。
第5章
一九六八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方三山在家里忙着踹面,发好了明天好蒸馒头。
往年这时候方三山都会带媳妇孩子回老家过年,但今年许巧梅怀孕了,不到三个月,胎还没做稳当。
前些天他专门请了一天假,带方立新回老家看望老爹老娘,给他们拜了个早年。
由于两人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还要一大早抹黑赶路,就没带方立平和方立安。
到了老家,父子两自然是受到了热情招待。
方立新他爷奶听说小儿媳妇又怀孕了,十分高兴,都希望小儿媳这胎是个大孙子。
小儿子是一大家子里最出息的人,当初村里一群人去了县城,就他和隔壁的周二想法子留了下来。
后来又一步一步成了工人,吃上了商品粮,还娶了城里媳妇儿。
就这也没忘了他们老两口,时不时地托人给家里带东西,逢年过节还给钱,孝顺极了。
饥荒那几年,要不是小儿子接济家里,还不知道现下是个什么光景。
唯一让老两口愁的是,小儿子成家这么多年就一个儿子,子嗣太单薄了。
他们农村讲究多子多福,闺女是不算在内的,再多再好也是别人家的。
方三山在老家吃了午饭,陪着爹娘兄弟唠了会儿嗑,趁着天还亮,就带着方立新往回赶,天黑透了才到家。
许巧梅给父子两热了饭,问完公婆的情况后,才跟方三山说起今天在厂里听到的消息。
“中午秦厂长和王主任在食堂吃饭,他们聊天的时候我不小心听了一耳朵,说是厂子西边盖的楼,怎么分的定下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