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相似的两起案件,不同的处理方法,造成了不同的结局。
以上述这两个例子来看,击毙歹徒似乎是解救人质的正确途径,他之所以会下令击毙的原因也在于此,但谢亦又在举例之后声明了,明州和义州的两起案件是相互独立的,义州警方的失败不代表警方从今往后没有和歹徒谈判的必要,明州警方的成功也不代表击毙歹徒是解决此类事件的唯一做法,具体事件还是要具体分析,只能说存在有“击毙歹徒、解救人质”
的这个可能性,他在做出击毙这个决定时并不是一意孤行、头脑发热,而是有进行过相应的参考的。
对于为什么要亲自上阵的问题,谢亦的回答更加稳妥:当时的歹徒虽然情绪激动,但也没有完全失去理智,时刻警惕着警方的一举一动,在双方对峙最后的二十分钟里,他点名让狙击手来给他送水,并声称他知道狙击手是什么模样,希望警方不要试图搞小动作,否则人质性命不保。
对于歹徒的这个要求,谢亦只考虑了片刻就答应了,让狙击手离开狙击点,持一瓶矿泉水上前送给歹徒,他自己则趁机前往隐蔽处,趁着歹徒注意力松懈的时候一枪了结了他的性命。
在被主持人问到为什么要自己上、难道就不能让别的警员去充当狙击手、歹徒看到现场指挥官不见身影会不会紧张时,谢亦的回答是这样的:
为了不让歹徒感到压力,继而做出冲动行事的决定,指挥官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会直接露面,而是通过其它方式与歹徒交流,所以那天他全程都是坐在车子里的,歹徒既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又在准备做什么。
——至于为什么是他自己亲自动手,而不是让别的警员临时顶替狙击手,答案就更加简单了,那天在场的人里,他的枪法是最准的,在升任支队长之前,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待命狙击,这一回也算是重操旧业了。
这个回答直接让董桑笑出了声,心想还真是具有谢亦风格的回应,明明说话的口吻非常谦虚,说出来的内容却像是在炫耀一样,偏偏他还就是有这个资本,让人想抓狂也找不到理由。
到了这里,这篇关于谢亦的专题报道已经行文过了大半,全篇除了在开头部分提了一句“极少数网民对此表示出了不解与质疑”
之外,其余的地方只字未提,要不是董桑在看完第一部分之后上网查了一下8·12案件的具体经过,连带着看到了当年两波人口水大战的遗迹,都会以为这篇报导是正经的个人专访,是热点时事的后续追踪,而不是对于那些“理智声音”
的辟谣回应。
不得不说,这篇报导写得很好,叙述流畅,手法娴熟,撰写这篇文稿的人一定有着极为优秀的专业素养,在采访的最后还以一个巧妙的方式回应了网上关于谢亦24岁就任职特警支队长的疑惑,通过询问谢亦到目前为止的特警生涯中经历过什么印象深刻的案件,把他以往做出的成绩都一一公布,表明他这个支队长的位子来得名正言顺,完全不像是网络上某些人猜得那样阴暗。
即使董桑对撰写人戴着有色眼镜,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篇非常漂亮的报导,甚至在看到后来时完全忘记了挑刺的本来目的,全身心地沉浸到这篇报导中去。
当然,这绝对不是因为那个美女主持人写得好,而是谢亦关于这件事情的经历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也不知道去年的时候谢亦是怎样应对这件事的,在看到网络上那些诋毁他的言论时有没有感到伤心沮丧,而她又是怎样的心情,是义愤填膺地怒骂那些“理智网友”
来出气,还是在一旁默默地陪伴着他、给予他安慰?
……这么一想,她还真是遗忘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啊……
再一次的,董桑心里升起了恢复记忆的强烈渴望。
第80章
在阅读完整篇专访报导后,董桑的心情放松了许多,因为纵览全文,所有的叙述和笔锋都非常的官方化,不带有任何私人情感,点开附带的采访视频,谢亦和主持人的互动也很模板化,保持着陌生人应有的距离,看来所谓的另眼相看只是赵濯夸大的玩笑,故意这么说来逗趣他们夫妻俩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有这回事。
真好,她可以不用再隔空吃醋了。
解除了威胁警报的董桑松了口气,虽然内心深处有股莫名的失落,觉得像谢亦这么好的人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喜欢他才对,不能仅仅只有她一个人,就像稀世珍宝需要多人的抢夺才能显示出它不凡的价值一样,但是只做她一个人的宝藏也挺好的,只属于她一个人,别人都发现不了他的好,这样她就能一个人独享这份瑰丽了。
这样想着的董桑,心底就浮现出一股隐秘的满足感来,把察觉到这点的她吓了一跳,心想自己不会是个变态吧,不然怎么会有这种危险的想法?
唔……不过只要谢亦是她一个人的,就算是变态她也认了,谁让她喜欢他呢,而且也不能这么叫,说是独占欲爆棚更贴切一点,完美地展现出了她对谢亦满满的爱~
怀抱着这样美好的心情,董桑关闭采访的新闻页面,随手搜索了一下简芯的自传,本来只想看个宣传语就完事的,毕竟实体书购买比较麻烦,她现在又确认了对方对谢亦没有意思,已经没有那个购书的必要了,但是在发现这本书出售有电子版、价格还很便宜之后,她还是忍不住好奇心购买了,想看看这样一位知名的主持人会在自传里写些什么。
……好吧,其实她还是在意赵濯说的那些话,想知道这本自传里是不是真的提到了谢亦,又提了些什么。
支付完成之后,文件自动下载到手机本地,董桑按照它跳出的提示下载了指定的阅读软件,打开看了一眼目录,没发现什么“我与特警队长二三事”
之类的字眼,想想一本严肃纪实向的个人自传里也不可能使用这么有噱头的标题,就用精确搜索的功能检索了“谢亦”
二字,结果还真被她找出了几处地方。
而等她仔细阅读这几个段落之后,刚才那份轻松美好的心情就荡然无存了。
【说起我的记者生涯,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新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队长——谢亦。
那是我作为记者进行的最为特殊的一次采访,也是最惊心动魄的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