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因着孩子们需要彩排,众人早上吃过完就过去了,还有专门的人给化妆弄头发,身上的衣服也是学校提供的,小西装小仙女裙,穿的帅气可人的很。
方美云拿着个相机不停的给孩子们照相,这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等到了大约四五点的时候,众人听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他们躲在旁边悄悄看了看,果然是同胞们回来了。
学校里头鼓号队的孩子们站的笔直的,一阵欢喜的音乐声中将大伙儿迎了进来。
众人落座后就是主持人发言,这是省里头有名的主持人。
开场自然是感谢祖国,感谢来宾,但更多的还是煽情的内容,舒缓又带了点哀伤的音乐,配上大屏幕上面充满历史感的照片,不少老人跟着潸然泪下。
纵然是活了两辈子的老妖精,在这样的场合下,蒋爱国心里也满是感动。
老一辈的香港人着实不容易,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不比别人少,当年因为种种原因离开祖国离开家乡,再回来,也都白发苍苍了。
好在孩子们的表演多多少少冲淡了这哀伤的氛围,同胞代表讲话的时候,虽红着眼眶,但至少也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他们欣慰祖国的强大,也感动祖国并未放弃他们这些背井离乡之人,更祝福祖国新一代的孩子们越来越好。
同胞的回归不仅仅是个政策,也给普通百姓带了不少影响。
好些有本事的海外同胞为祖国的建设出了不少力,好多同胞捐钱在祖国大地上盖了一座又一座的学校,也有人开始在祖国大地上建厂招工。
而蒋爱华的电子厂也遇到了挑战,他的钟表厂到底技术含量不高,而国家发展越快,所有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快的很,要想自己的生意也列于不败之地,自然也得走在时代的前沿。
98年的冬天,蒋爱华的钟表生意也进入了冬眠期一般,一个冬天也没接到一份单子。
虽早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但心里或多或少也有些难过。
99年的春天,蒋爱华只留一条线十个工人做钟表生意,其余的三个大车间转行坐三轮车。
98年夏天的时候,蒋爱华收购了一家国企三轮车厂,金牛三轮车厂。
98年下半年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进行股权交涉以及人才培养。
留了几个厂里的老牌员工,蒋爱华又在各大高校招了专业人才。
为了让员工们更好的为公司努力,99年春天的时候,蒋爱华跟所有的技术人员开会,给他们三个月的时间去研发最新的三轮车或者别的车型,优秀者将赠与公司股份,也算是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
与此同时,蒋爱国的生意也迎来了小高潮,市里加大发展经济,准备盖好几个大商厦,蒋爱国接了一个单子,准备盖市第一高大楼,也就是日后的新安大厦。
蒋爱国对这座大厦特别熟悉,只是没想到这辈子会是自己来造就她。
整座大厦的外形设计是参考前世来创造的,于此同时,王舜带领的技术团代加班加点,花了两个月的时候去计算去完善她。
如今蒋爱国的公司里头可不仅仅是些手艺工人,更多的则是专业性人才,而在99年的时候,他们给自己公司建了一座办公楼大楼,一直发展到现在,里面也有60多个技术人员了,而且这个团队还在不断的扩大。
可以说,蒋个爱国的公司是整个市里最花钱的建筑公司,也是人才最多的公司。
到了蒋爱国这个地步,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复制的了的。
这样的公司需要资本,人才,背景以及决策者的眼光,四者缺一不可。
有才的人很多,然而没有资本去落实它,有钱的人也不少,但是技术型人才也难找。
而有背景的人更多,但是有背景的人并不一定有超前的眼光。
蒋爱国也是因为有两辈子的记忆才能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过来。
有了团队,蒋爱国跟王舜的压力减轻不少,并不需要凡事亲力亲为,最主要的还是决策以及视察,而王舜更多的则是去学习最新的知识,这人也从来没间断的参加世界级建筑大奖比赛,虽说到如今还没得到任何奖项,但至少每次参与的过程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天,王舜一脸春风的从外头走了进来,蒋爱国瞧了,笑问道,“哎呦,你这是抢了哪家银行,这么高兴?”
“瞎说八道,刚昊昊告诉我,她怀孕了。
哈哈,我要当爸爸啦。”
王舜乐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