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这不吉利的谐音,也是很多当地人不愿意从这条路上行驶的重要原因。
市区里像这种城内互通的公路很多,驾驶员在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考虑这里。
果不其然,长达五公里的芳泉路上,只有我们一辆勘查车在路面行驶,这给我们的现场勘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最起码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原始现场的完整性。
勘查车在胖磊的操控下,缓慢地向前行驶,其他人全部探出头去,观察路边的异常。
车行没多久,胖磊忽然一脚踩住刹车,指着路东侧的人行道:“你们看那里,血泊。”
“走,下去看看。”
明哥第一个推开车门走了下去。
血液作为凶杀案件中最为常见的物证,在刑事技术的多个领域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法医和痕迹检验两个学科。
我们把案发现场的血迹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进行研究:血泊、滴落血迹、流柱状血迹、溅血(动脉喷溅血迹,打击溅血,滴落溅血,口鼻溅血)、抛甩血迹、擦拭血迹、转移血迹、浸染血迹、稀释血迹以及干血和凝结血。
从如此细致的划分不难看出血液对于现场分析的重要性。
那么从现场血液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呢?除了DNA以外,最为直接的就是可以分析案发大致时间以及致伤情况。
根据研究,一滴血的平均含血量约为0.08毫升②,从不同的血源上滴落的血滴含血量在0.01~0.16毫升这个范围之间变化。
经过实验,0.08毫升左右的一滴血,它自由落体的最终速度大约为每秒861.3厘米,含血量越小血滴速度越慢,越大则越快。
我们在案发现场如果发现接近0.08毫升的血滴,就可以通过计算公式大致估算出血滴是从多高的地方滴落下来的,这样有利于判断伤口位置。
假如血滴是从作案工具上滴落的,我们还可以根据结论判断嫌疑人使用的是何种凶器。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判断,其实最为直接的还是对案发时间进行推断。
血液从人体离开以后,凝结时间一般需要3~15分钟,凝结后的血液颜色会由鲜红色依次变为暗红色、黑褐色、黑色。
如果现场存在血泊,那分析起来会更加简单。
血液从人身体中大量流出,形成片状血泊,血泊经过蒸发浓缩,一般30分钟到3个小时内开始干燥;4个小时后,干燥由边缘向中心发展;8到12小时,血泊大部分干燥,仅中心部位会有浓缩黏稠的血迹;12到15个小时,除中心较小的部分没有凝固干燥以外,其余部分完全干燥变硬;36小时后,血泊会形成裂纹,边缘与血液载体分离翘起。
血泊的这种物理特性,对判断受害人死亡时间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
当然,这只是很浅显的一些东西,有的刑侦专家甚至可以通过血迹来还原整个案发现场。
八
“焦磊,你通过视频能不能分析出嫌疑人杀人的大致时间?”
明哥看了一眼地面上接近干涸的血泊问道。
胖磊回忆了一下:“出租车是晚上十一点半左右驶入这段公路的,十二点零三分驶出,嫌疑人的作案时间应该在两者之间。”
“那就对了,血泊的物理变化正好符合这个时间段,那这里就是第一现场。”
明哥很确定地说道。
“小龙,你看这里是不是血鞋印?”
叶茜蹲在地上,指着两块半圆形的血斑对我说道。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嗯,这应该是鞋尖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