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小许开门进去把饭放到了办公室里一张空置的桌子上,因为知道有些科研人员工作的时候看经常废寝忘食,所以所有的办公室里都有专门给他们吃饭用的这么一张桌子。
小许把饭菜和餐具摆放好,对两人说道:“童博士、陈同学,已经一点多了,先休息一下吃个饭吧。”
陈颂正好看完一份文件,揉了揉眼睛,看了看时间,果然已经一点多了,便整理了一下桌子,起身说道:“许哥,麻烦你了。”
小许拿出一包酒精湿巾放到了桌子上,说道:“这原本就是我的工作。
这是酒精湿巾,你们可以用湿巾擦擦手。”
研究所的办公室条件不如京华大学的,自然也没有独立卫生间。
这也是蓝地研究所的后勤部门想出来的办法,很多研究人员连吃饭都觉得浪费时间不愿意去食堂,当然更不愿意多走几步去洗手,所以后勤部门就准备了一些免息消毒液和酒精湿巾,多少改善一下研究人员的饮食卫生。
“谢谢。”
陈颂抽了一张酒精湿巾擦手,还递了一张给童一淮。
童一淮接过,也擦了擦手,在桌边坐下,拿起筷子一边吃饭一边问道:“学弟,你进度如何?今天能看完吗?”
陈颂也坐了下来,大致估计了一下自己的进度,点点头说道:“晚上可能要忙到晚一点,但应该可以。
明天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重新看一看比较关键的部分,后天捋一捋思路。”
童一淮露出微笑,“我也是这么考虑的,看来我们的想法差不多。”
小许听着,轻声说道:“你们吃完把餐具放这就行了,我一个小时之后过来收拾。”
两人再次对他道了声谢,然后继续互相讨论起了早上的一些发现。
小许走出办公室并关上门,听着他们那些完全听不懂的话,心想这两位这么年轻就能到这里来,果然是有道理的,有些人就是又有天赋又努力。
小许往食堂走去,脸上不由自主地微笑起来,他感觉很高兴,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优秀的人才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够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感到高兴。
三天时间,童一淮和陈颂每天两点一线,不是在宿舍里休息,就是在办公室里忙活,并且在办公室的时间高达每天十六个小时,除了上厕所,完全不离开办公室。
第四天早上王院士带的小组开例行会议,小组里除了童一淮和陈颂之外,都是经验丰富的研究员,最年轻的也快四十了。
此时只有王院士和童一淮、陈颂没到,其他人都在议论这两个刚刚加入的小年轻。
实际上,童一淮和陈颂着三天的表现,他们也都看在眼里,对他们的态度,在场的研究员们都是认同的,只是对于他们的能力,他们还有些怀疑。
他们相信童一淮和陈颂是很有天赋的年轻人,可是他们确实太年轻了,他们项目也不是没有年轻人,但那些年轻人都只是被老师带着进来打下手的,说好听叫实验助手,说难听点就是打杂的。
但童一淮和陈颂显然不同,王院士是指望着他们能够帮忙解决问题的。
这些研究员们也很难不怀疑,他们这么多人,包括两位院士都束手无策的问题,靠着这样两个年轻人真的可以吗?
虽然说他们写出过不错的论文,可是大家都是圈里人,知道搞研究有时候也是需要一些运气的,更何况那篇论文只是给问题的解决的提出了一个思路而已,并不代表写出了论文的人,就一定能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正当他们低声议论的时候,就看到王院士笑容满面的带着童一淮和陈颂进来了,两个他们正在议论的年轻人脸色平静,丝毫看不出心里是什么想法,这份养气功夫就是当下很多年轻人没有的。
三人坐下之后,王院士先把童一淮和陈颂介绍给其他研究员,又让研究员们自我介绍一下。
研究员们看着童一淮和陈颂,尤其是陈颂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心情都很复杂,不过倒也没有找茬的,都自我介绍了一下。
介绍完,王院士又让众人简单介绍了一下目前的工作进度,然后看向童一淮和陈颂说道:“关于我们遇到的临界值问题,目前童博士和陈同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接下来请童博士和陈同学说明一下你们的思路。”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喧闹了起来,虽然大家出去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不是菜市场里的大爷大妈,但是王院士这话着实有些惊人,让他们也无法保持平静。
一时之间,激动的有,怀疑的也有。
不过还是怀疑的居多,毕竟这两个年轻人到研究所来也才不过三天时间而已,其中大部分时间还需要查看此前的项目文件,说就这么点时间,他们就想到了难了他们这么久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在让人很难不怀疑。
王院士伸手压了压,说道:“大家先安静,着什么急?听小童和小陈说完,你们不就都明白了吗?”
研究员们一听也是,都安静下来,看着童一淮和陈颂。
接下来,是能够得到研究员们的认可打消他们的一切质疑,还是得到研究员果然是不靠谱的年轻人的眼神,就看他们的表现了。
童一淮和陈颂相视一笑,都没有任何怯场,按照原先说好的,由童一淮主讲,陈颂补充并解答可能会有疑问。
童一淮起身走到会议室前面的白板前,想把自己和陈颂讨论过的对这个临界值问题的理解简明扼要地说了一下。
研究员虽然对他们还不信任,但出于自身的素质,听得还是很认真的,听着听着,不免就对他们多了一分认可。
他们研究的可不是什么简单的项目,而童一淮和陈颂以前并不是研究这方面的,只有三天时间,能够把问题搞清白说清楚,就已经超过那些虽然虚长一些年头却平庸无奇的普通科研工作者了。
注意到下面的研究员们都在微微点头,童一淮微微一笑,开始讲解他和陈颂的思路,并把一些重要的公式写在了白板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