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第75章(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陆凡教刘凌略微写了几个字,便跪坐在地上,让刘凌跪坐于他下首,开始正经地和他说起外面的大势。

陆凡半点也不避讳自己的野心,也不轻视刘凌年幼,而是像是同龄人一般,细细告诉他如今士林、后戚和寒门的关系,他又为何如此潦倒,情愿自污而活。

原来昔年高祖建国,深感人才不足,数次下达招贤令,可召来的依旧是当地大族、世家豪门的子弟,寒门人才极难出头。

由于书籍被大的家族收藏,寒门子弟难以承担购买书籍和笔墨纸砚的费用,只能纷纷吸依附于大家族来学习,就算日后有了出身,也很难脱掉身上“门客”

的印记。

但寒门接触底层,对民间疾苦极为了解,又通晓世间百态,做事务实,很受高祖的欣赏,士族和后戚出身的贵族大多喜欢清贵又有实权的职位,处理实务的能力往往不如寒门出身的官员。

渐渐的,官和“吏”

的区别越来越大,高祖在深深忧心的同时,也在各地渐渐建起书院,并重修国子监,广纳天下寒士读书。

薛家便是在那个时候名扬天下,因为是薛家的先祖、国子监第一任的祭酒提出了“科举取士”

的千字奏言,希望皇帝能开科取士,取可用之才造福社稷。

然而士族和后戚造成的壁垒,远比高祖想象的要厚的多。

科举取士到了后来,便成了地方上选取推荐名额,由书院、大德、官员各选学子,再进京入试,算是瓜分了当官的渠道。

但至少有书院、大德这两条路走,寒门子弟还是比以前容易的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进入朝廷,摆脱了只能为“吏”

的尴尬局面。

到了后来几位皇帝时,寒门、后戚大族和士族已经有了一种非常好的平衡。

寒门通过士族开设的书院、私塾、或收入门下进行学习,然后得到书院或有实力的家族进行推荐进行科举,真正有才的人能够进入朝廷,然后通过联姻或者互相帮助的方法再和权贵进行身份上的转变,最终齐心协力地辅佐君王。

这中间任何一环打破,整个平衡都会失调。

例如寒门得不到士族的帮助,便不可能进学,但士族的名气,却是通过培养了多少个“士”

而得到提升的;

得到了士族的帮助进学,却没有有力之人的推荐,那也无法科举。

相反,一旦你举荐了一个真正的人才,你便是他的伯乐,很多在地方上一辈子都没办法回到中枢的官员,全是靠师生举荐的情谊被投桃报李;

而权贵家族即使要联姻,也不可能和没有出身的饭桶联姻,能最终通过层层科举站在金殿上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和他们联姻,自然而然的大浪淘沙,重新让家族吸收更好的人才、生出更优秀的后代,不至于全变成近亲结婚而生出的废物,断了家族的延续。

因为高祖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很长一段时间,权贵并不以和寒门出身的新贵联姻而觉得丢人,一直干政的后戚因为士林与寒门的联手,在这方面也会有所收敛;

士族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虽不干权,但以自己的言行指引着天下的学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武,有“武士”

;在文,有“文士”

;在官,有“士大夫”

,各行其道,虽不完美,却稳若泰山。

但到了恵帝以后,他的爱财使得很多有钱人也显达了起来,后戚之中出现了商人,微妙的打破了平衡。

譬如恵帝时,原本想要做些什么都要通过大臣们“允许”

才能有钱使的恵帝,因为得到了商人们的资助,几乎是可以为所欲为,根本不必管户部里有没有钱、内库够不够用。

这使得老牌的权贵们有些恐慌,拼命收紧手中的权利,同时对商人们厌恶至极,士族也是如此,对他们来说,商人诱使皇帝不遵从“仁道”

而是以满足“私欲”

为先,显然进入了‘邪道’。

商人们缺乏认同感,就拼命资助寒门、拉拢后戚,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寒门学子开始不通过士族、书院的门路也能够晋升,便打破了这种平衡。

这使得恵帝之后的皇帝对寒门和后戚又产生了危机感。

尤其是宫变时,后戚们能得到将门的帮助,甚至有私财装备私兵,这些都是让君权惧怕之事。

加之士族领袖的薛门损失惨重,士林的大儒们对进入朝廷或是参与政治的心思越来越淡,有的愤而隐居,有的不理世事只埋头学问,书院里有官场经验又有学问的教员越来越少,能够通过科举入“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太古神王神圣罗马帝国懒妻教育得当,三胞胎有事就喊爹大国工程我当大圣姐姐这些日子,操碎了心全能影后的花式撩法是他唯一的光大话之神九龙吞珠异世界:狼人领主,我靠魅魔发家师妹疯癫一笑,对方生死难料七十年代小娇媳我的狗狗公司闻名世界绝世保安漫兽竞技场总裁大人超给力极品捉妖系统凌天至尊氪金养美人,我躺着赢麻了事业脑咸鱼在八零龙符侯门嫡女,相公宠上瘾特种岁月传奇篮神绝色占卜师:爷,你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