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的寒门学子数量也越来越少,即便有,许多都是只通读死书的“读书人”
,而非社稷真正需要的“士子”
。
平衡一旦打破,怪圈就越来越险恶。
权贵和后戚们互有恩仇,没有了不停加入的新鲜血液做缓冲,矛盾越来越重;士族没有了领袖,如同一盘散沙,国子监中寒门学子被打压严重,而权贵等可以蒙荫入士的子弟却无心向学,搅得国子监中学风极差,有心教学的大儒也纷纷求去……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既不敢宠爱派系越发严重的权贵、后戚,又不能重用寒门引起反弹,何况寒门学子良莠不齐,有才者往往还偏激,不是太过高傲,就是过于自卑,绝非能托付重任之人;
想要重振士林,但士族是唯一不依靠权势、地位来提升的族群,他们需要的是时间、积累、才华、心性、品德,根本没有办法“制造”
出来。
唯一一个满门桃李的薛家,也在当年宫变时控制不住局面,被当年和薛家有私怨的勤王之人灭了满门,根本无法恢复元气。
可以说,如今的情况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寒门投效无门则更无以为继,穷人看不到出头的机会,便不会舍弃一切让孩子去读书;
权贵出身的人为了家族利益,往往不能完全从百姓的福祉考虑,所以政令越来越苛刻,百姓越来越疾苦;
后戚们为了争夺辅佐“太子”
的政治筹码,像是一群狼一样对着皇宫里的皇子们窥伺不已,随时准备着用自己家族的女儿填充他们的身侧;而殊不知这种急着确定下一任接班人的做法,却让皇帝更加坐立不安,更加不敢宠爱出身高的嫔妃,担忧她们会成为后戚家族的女孩们进入宫中的最好倚仗。
所以才有袁贵妃之受宠、大皇子二皇子被冷落,刘凌的孤立无援。
其实在陆凡看来,三位皇子之中,唯有三皇子刘凌是最适合登基的人选。
大皇子的母族掌权之人是王宰相,当年勤王时杀的血流满城,最终靠着勤王之功权倾朝野,现在这位皇帝被压迫了许久,等他死了后才能亲政,对皇后和这个儿子没有好感也是正常。
二皇子则代表着权贵和后戚合作后的更庞大势力,虽然互有拆台和算计的时候,但因为这两个阶层很多时候很难分开,今日是权贵世家,明日是后戚新秀,所以即使皇后被废,皇帝也不可能考虑方淑妃为后,这也是方淑妃为什么心如死灰自退宫中的原因。
最大的可能就是日后再也没有皇后了,直到确定哪位皇子要被立为太子,其母才能以子为贵。
唯有刘凌,他的母亲早逝,又是战争后进献上的美人,无根无基,不会形成新的后戚,若有名师悉心教养,小心照顾,未尝不能活到成年。
若不是这样的原因,怕刘凌的母亲早和许多宫中有家族照拂的妃嫔一样,死于袁贵妃迫害,哪里能生出儿子!
只是一切都不如陆凡所推测的,皇帝不但没有重视这个儿子,反倒任由他自生自灭,也没有给他很好的教育,甚至一副永远不想让他被人看到的冷遇。
因为皇帝表现出这样的“歧视”
,哪怕后戚们再想“奇货可居”
,也不会选择刘凌为投机的对象,因为他资质差、底子差、在皇帝对其的态度上,天生还低人一等。
若是四皇子没死,平安长大,不痴不傻,为平衡考虑,太子说不定日后还真可能是为他准备的。
毕竟他也没有什么倚仗,年纪又小,靠着皇帝至少要等十几年,皇帝如今正当壮年,他对现在这位陛下也没有什么威胁。
但他死了,怪圈又回到了原点。
甚至于储位原本最好的人选,也被皇帝自己在冷宫里给养废了。
此时再想生下合适的继承人,又要从出身低贱的嫔妃中临幸——原本刘凌就是这么出身的,但是很可惜由于袁贵妃受宠的关系,这位皇帝临幸低阶嫔妃的频率也越来越低,即使有怀孕的,也很少有活下来的。
这样的朝堂秘闻、宫闱私密,在胆大包天的陆凡说来,犹如天下万物皆是一盘棋局一般的明澈。
也让刘凌像是海绵一般拼命的吸取着冷宫里接收不到的知识。
冷宫里的妃子们毕竟脱离外界几十年,即使没脱离外界时,也大多不是关心政治之人,只不过是为了家庭和自己的子嗣不得不知道一些信息,真正有逝去的太后那样手腕的,千中无一。
这也让刘凌许多时候只能知道别人告诉他的事实,却无法清楚的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
恐怕“为什么会这样”
的答案,就连冷宫里已经看到事情发生的太妃们,也不明白内中详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