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担任预备队的350团1营本来预置在琴垡里。
韩伪8师后续部队见沿公路南逃无望,于是翻过山梁从琴垡里方向逃窜,350团副团长王秀法发现一群敌人黑压压冲下山来,立即组织1营占领了唯一的制高点,待敌走近猛烈开火,惊弓之鸟的韩军纷纷举手投降,一下子俘敌上千名。
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5月16日黄昏,临津江上风雨交加,江雾弥漫,志愿军开始了一小时的炮火准备,步兵还没有开始冲击,守卫昭阳江正面的韩伪7师炮兵就开始逃跑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负责支援韩伪7师第5、第8两个团的16门105毫米榴弹炮,一下子就撤退了13公里,火炮射程不够打不到前沿,韩伪7师完全失去了炮火压制能力。
志愿军士兵徒涉水深1米的昭阳江,不到一个小时就突破了韩伪5团的阵地。
韩伪7师师长金炯一见势不妙,打算命令预备队3团向前靠拢准备堵缺口,但掩护步兵的团迫击炮连逃跑了,5团团指挥所遭到袭击,各营都在一片混乱中向南逃跑,金炯一下达的一系列命令无人执行,8团也开始了混乱的大逃亡。
3团还没有赶到所峙里就临时变成收容队,不断地在路上收容逃下来的散兵,但每一处收容站刚设立,就立即被失控的士兵冲垮了,最后3团也卷入了南逃的洪流中。
韩伪7师在三个小时内就迅速溃败后,韩第3军团的侧翼成了缺口,让伪3、伪9两个师开始心慌,第3军团军团长刘载兴少将,很不相信两个师的志愿军,怎么能够在地形不熟悉的情况下,夜间三个小时行军29公里,除非伪7师根本没有抵抗或者中国军长了翅膀。
作战参谋向建议赶快向南撤退,刘载兴立即同意,但刚刚正式接替麦克阿瑟将军出任“联合国军”
总司令的李奇威坚持不准后退。
韩伪9师师长崔锡,得知唯一的补给和撤退要点的后方公路要点五马峙丢失后,就开始了拼命的撤退,五马峙高地卡在公路边,志愿军占领了高地,控制了公路,顽强的阻击向南逃命的韩伪9师30团。
凌晨3时,韩军绝望情绪到达了极限,不少士兵丢下装备脱离部队往深山中逃散。
刘载兴亲自乘飞机飞到县里督战,严厉命令下伪9师30团无论如何也要突围出去,但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负责攻击的三个营,只有三营开始了战斗,另两个营根本没进攻,而是静悄悄绕过五马峙山峰往南逃跑了。
刘载兴大怒,质问崔锡谁下的命令,崔锡说他根本没下过逃跑命令,这时志愿军大部队距离拥挤在公路上的韩军越来越近,迫击炮弹落在公路上来了,公路上的韩军车队开始出现混乱,士兵们开始自作主张破坏车辆后弃车逃命,到处是韩军士兵擅自烧毁各种装备的火光。
原本指望开路的伪18、伪30团不成建制地漫山遍野乱逃。
军官们不但没有站出来指挥秩序,反倒摘下军衔标志扔了,随着溃兵向各自认为可以活命的方向跑。
基本分为三个群,一群由副军团长姜英勋带头向苍村里方向跑,到了苍村里四处逃散,第二群向三巨里方向跑,第三群向桂芳山方向跑,不少饿死在深山中。
最倒霉的是执行进攻五马峙高地命令的韩伪9师30团3营。
他们本来是奉命占领一侧阵地掩护另两个营进攻,结果全军溃逃后,战场平静了,才发现友邻部队已没有人影,无线电呼叫没人应答,派人到团指挥所才知道全军都跑光了,于是全营立即逃亡。
奔跑了一夜之后发现少了一个十连,这个连因为实在走不动了,途中找个高地休息一下,本来布置了哨兵,结果哨兵也睡着了,等睁开眼睛时已全部被俘。
韩伪8,9师和7师一个团,一口气向南逃了跑113公里,连收容都收容不起来。
清晨,从汉城驱车前往前线的李奇微将军,才走几公里就遇见了潮水一般退却的韩国军队,所有的走廊、山涧和道路都挤满人流,卡车上站得满满的眼睛发呆韩国士兵,他们只有一个念头,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李奇微从吉普车上跳下来,叉开双腿站在道路中间,边挥手边喊,企图把韩军赶回前线,但没人理他。
愤怒的李奇威下令解散韩第3军团,撤销建制,军团长刘载兴少将被撤职,他认为认为如此无能的军队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
这让韩国军队感到耻辱无比,一支本土军队在本土作战被“协助他们作战”
的外国军队解散了,这是世界战争史中最稀奇古怪的事了。
以至于几十年后韩国国防部编撰的《朝鲜战争》一书,依然愤愤不平认为美军没有宽宏大量的态度,他们认为韩军失败是美军的溃败造成的,要解散也得先解散美军,伪九师在作战上配属于美第3师,应该撤美第3师师长的职。
韩伪9师师长崔锡说,让美第,10军负责守卫五马峙,是美第8集团军的错误。
韩伪3师师长金钟五说:美军没有坚守五马峙是失败的原因。
韩第3军团军团长刘载兴说:失败是美第10军军长的固执和指挥失误。
5月15日,志愿军拿下了清平川大桥,三面包围了汉城,李承晚和李奇微挤在一架帆布的联络机中,逃到了议政府。
第五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第65军血染临津江。
临津江战役,韩伪1师团是志愿军的主要对手。
此役,让64军和65军付出严重伤亡代价的,除了天上的美机轰炸外,韩军第1师团灵活的阻击、反击、迂回侧击战术,是志愿军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52年10月的白马山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王牌部队38军与韩军第9师团在箭头山(281.2高地)、白马山(391高地)连续鏖战9个昼夜。
最终,38军在付出了重大伤亡后,未能达成战役目的,被迫撤出战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